李祚明觐见——”
宣召声在大殿中回荡。
李祚明深吸一口气,挺直腰板迈入殿内。金碧辉煌的殿堂两侧站满了宋朝文武百官。
龙椅上端坐着年少的宋朝皇帝,面容清瘦,谈不上如何威武。
“夏国使者李祚明,叩见大宋皇帝陛下。“
“平身。“宋朝皇帝的声音不冷不热。
李祚明缓缓起身,双手恭敬地捧着锦盒:“臣奉西夏国主之命,特来递交国书”
递送国书后。
“是降表吧?“一位紫袍大臣出声打断。
李祚明辨认对方,似乎是沈括。
他出使前,对宋朝大臣相貌都有了解,如今也是尝试一一对上号。
李祚明想从一系列紫袍众臣中辨认出章越的所在,倒也是轻而易举。
那位长身秀立,位列群臣之首的男子肯定便是了。
这就是逼得我大白高国几乎亡国的人物。
李祚明将章越的样子牢牢记在心底。
面对沈括的质问,李祚明勉强镇定地道:“确是降表。”
“吾主愿与大宋重修旧好,永为藩属。“
天子没有言语。
李祚明深深鞠躬,“昔日种种,皆因边将擅起边衅。我主愿归还侵占土地,岁岁纳贡,只求大宋宽恕。“
他说着,双手高举锦盒。一名太监走下台阶,接过锦盒呈给皇帝。
章越始终一言不发,这时他身旁一位年迈的紫袍大臣(苏颂)。
此人开口道:“听闻你们党项人最重气节,今日为何如此卑躬屈膝?莫非有诈?”
左右宋朝官员皆以不善目光打量对方。
明知自己此来是受辱,但李祚明仍抬起头,直视那位大臣:“正因重气节,才知何时该进,何时该退。我主不忍见百姓再受战乱之苦,故以求和平。“
另一名年纪与章越差不多的紫袍大臣(黄履)厉声道,“你们党项人背信弃义不是一次两次了!谁知道这次是不是缓兵之计?“
殿内气氛骤然紧张。
“陛下明鉴,”李祚明声音沉稳,“若我党项有异心,大可遣一普通官员前来。今日祚明以皇族身份亲至,正是表明诚意。”
年轻的天子沉默片刻,突然位列众臣之首的章越问道:“贵使,今年贵庚?“
“虚度五十有三。“
“五十三“章越若有所思,“我听闻你精通汉学,曾译《论语》为西夏文,可是真的?“
李祚明一怔,没想到章越连这也知道:“惭愧,只是略通皮毛。“
……
一番言语之后,李祚明离开大殿。
降表也被收下。
宋朝君臣要议论降表内容。
今日殿上是长出一口气,将几十年的屈辱都踩在脚下,但落到现实还有商议许多。
此刻都堂中众宰执们先议妥当后再禀给天子和太后。其实对于降表的内容,之前众相公们就议了好几次。
今日两位平章军国重事文彦博和冯京都是到场,二人与章越并坐。
“党项的条件还是不错的。”文彦博手拄着龙头杖看了看降表。
“除了之前答允的割让三州之地外,还有黜尊号,拜诏,去冠冕,易汉服,交割三州。”
没错,党项入京后,再度让步表示了降伏的诚意。
冯京道:“党项使者低声下气地献上降表,已雪了仁庙时的耻辱。”
“我军已是与辽军在河北兵戎相见。我军初战不利,枢密院让三镇兵马出击后,已缓和战局了。
“现在双方僵持在一线。”
章越不动声色,从前几日宰执商议与两制以上商议来看,确实灵州虽然大捷,但厌战的情绪也在官员中蔓延。
章越自己若是灭了