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481章 时光邮筒里的春天(2 / 3)

子回封信,”他把信纸折好,放进编号“005”的布袋,“告诉他人这辈子,就像修机器,得懂它的脾气,也得给它试错的机会。”

三、暴雨中的约定

梅雨季的暴雨连下了三天,汽修铺的屋顶漏了雨,李渊踩着梯子去修时,看见邮筒的铁皮被雨水泡得有点锈。他赶紧把里面的信件和物件搬到屋里,用干布一遍遍擦。

“爸,这邮筒得加个防雨檐。”李阳找来电钻,在邮筒顶上打了几个孔,“我量了尺寸,明天去建材市场裁块铁板。”

李悦的手机响了,是那个寄军用水壶的老兵打来的,说他住的养老院漏雨,没法出门,问能不能把水壶托人捎来。“爷爷您别急,”李悦的声音放得很柔,“我让我哥开车去取,保证把水壶安安全全存进邮筒。”

挂了电话,她发现直播间里有粉丝在刷“想给养老院捐点防雨布”,还有人说要寄来新的屋顶瓦片。“爸,你看,”李悦把手机递给李渊,“这邮筒不光能存物件,还能聚人心呢。”

李渊没说话,只是找出那把修了无数次的梅花扳手,往邮筒的锁扣上抹黄油。黄油混着铁锈,在指尖搓出褐黄色的泥,像老槐树的树胶,粘得很牢。

本小章还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后面精彩内容!

苏瑶煮了锅姜汤,给帮忙搬物件的街坊们分着喝。“这雨下得再大,咱们心齐,就啥也不怕。”她给李渊递过一碗,姜味里混着点红糖的甜,是她按老家的方子熬的。

雨停时,老槐树的一根枝桠被风吹断了,刚好砸在邮筒旁。李阳心疼地摸着邮筒上的凹痕,李渊却笑了:“这凹痕就像给邮筒盖了个章,证明它经住了考验。”

他把断枝锯成小段,打磨光滑后,在上面刻了“2024·夏”,然后把小段木头放进邮筒,算是给这场暴雨留个纪念。“以后每年都在断枝上刻日期,”他对家人说,“等这木头攒多了,就拼成个小书架,专门放从邮筒里取出的信。”

那个中学生的爸爸突然找上门,手里攥着李阳写的回信。“我错怪孩子了,”他红着眼圈,“他说想跟李师傅学修车,我明天就带他来。”

李渊拍着他的肩膀,往他手里塞了把新扳手:“让他来,我教他认工具,也教他认人心。”

四、邮筒里的春天

秋分那天,汽修铺举办了第一场“时光邮筒开箱仪式”。老槐树下挤满了人,有来取信的,有来寄存物件的,还有个乐队在弹唱,唱的是李悦写的歌,歌词里有铁皮箱、梅花扳手、槐花饺子,还有“时光邮筒里住着的春天”。

那个寄军用水壶的老兵被家人推着轮椅来了,他颤抖着抚摸水壶,壶身上的刮痕是当年在边境巡逻时蹭的,壶盖里刻着的“守土”二字,被岁月磨得只剩个轮廓,却依旧清晰。

“当年我在这儿站岗,”老兵指着水壶,“就想着能活着回去,给我媳妇修修她那辆老自行车。”他的儿媳妇红着眼说,婆婆去年走了,临终前还念叨着这水壶。

李渊把水壶放进编号“012”的布袋,挂在库房的架子上。架子上已经摆满了物件,有婴儿的第一双鞋,有结婚时的红盖头,有高考录取通知书,还有个跟他那纸一模一样的军绿色铁皮箱,里面装着一沓泛黄的家书,是对老夫妻从相识到相守写的,整整五十六封。

李悦打开那封中学生的信,发现他真的来了汽修铺学手艺,现在能独立换轮胎了。“他说要把第一笔工资存进邮筒,”李悦对着镜头笑,“等十年后,用这笔钱给爸妈买辆新车。”

苏瑶给大家分槐花糕,糕上的糖霜画成了邮筒的形状。“这是用今年新收的槐花做的,”她指着邮筒周围,那里的槐花开得正盛,米白色的花瓣落在邮筒上,像撒了层雪,“你们看,邮筒真的坐在花丛里了。”

李渊站在老槐树下,看着眼前的一切。阳光