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400章 家书里的坐标(3 / 3)

写着“我认得路”,却在站台等了她整整半小时。

“这小子肯定想给我们惊喜,”李渊擦拭着那枚二等功勋章,阳光透过勋章的边角,在信纸上投下小小的彩虹,“上次视频时,他盯着咱家的方向看了好久,说想喝玉米粥,想吃王伯的茶叶蛋……”他的声音突然哽咽,苏瑶伸手握住他的手,掌心的温度比勋章更暖。

李悦在给李阳的回信里,画了张详细的“回家路线图”。从火车站到小区门口,每个路口都标着醒目的标记:“这里有卖你爱吃的糖葫芦”“这家的烤肠加辣更好吃”“记得在这个公交站等我,我会举着平安符接你”。路线图的终点,画着个大大的房子,烟囱里飘着三缕炊烟,分别标着“爸”“妈”“我”。

寄信的那天,苏瑶往信封里塞了包新缝的平安符。里面的艾草是刚从老家采的,薰衣草是李悦种的,布料用的是李渊的旧军布,针脚比上次的更细密。“这样他就知道,我们在家好好的,”她把信封递给李渊,“就像他在信里说的,平安符晃一下,就是一声‘我很好’。”

夕阳把邮政局的影子拉得很长,李渊把信投进邮筒时,听见里面传来沙沙的声响,像是无数封家书在轻声交谈。五百公里外的军校宿舍,李阳正把母亲的回信小心翼翼地折成方块,放进贴满邮票的铁盒里——盒子的底层,压着张他偷偷画的地图,上面用红笔圈着家的坐标,旁边写着:“最快的路线不是直线,是心里的牵挂。”

六、坐标的交汇

暑假的火车汽笛长鸣时,李阳背着背包站在出站口。作训服的肘部补丁已经磨得发亮,背包上挂着那个红布平安符,风一吹,果然像在招手。他在人群里一眼就看到了举着平安符的李悦,少女的马尾辫上系着红绳,像道流动的坐标。

“我就说你认路吧,”苏瑶走上前,帮他理了理衣领,指尖划过他晒黑的脸颊,“比你爸当年强,他第一次探亲,在车站绕了三圈才找到出口。”

李渊接过背包,感觉沉甸甸的。里面除了换洗衣物,还有本厚厚的训练日记,每一页都记着训练成绩,最后一页写着:“靶场的风会变,路线会变,但家的坐标永远不变。”

回家的路上,李阳的话像打开闸门的水。说宿舍的衣柜终于够得着了,说战友教他叠被子的诀窍,说第一次打靶时闭错了眼……苏瑶听着听着,突然发现他说话的语气,举手投足的样子,像极了年轻时的李渊,又带着自己的温和,还有李悦的细腻。

晚饭的餐桌上,番茄炒蛋的甜度刚刚好。李阳吃着吃着,突然说:“妈,您信里教的泡茶方法,我教会好多战友了,他们都说比咖啡好喝。”李渊笑着给他夹菜,筷子碰到碗沿的轻响,像信纸上的标点,把日子连成了温暖的句子。

饭后,李阳把军校地图铺在桌上,用红笔把家的坐标画了上去。两个圆点之间,多了条弯弯的线,像条流动的河,把五百公里的距离,变成了可以触摸的温度。“下次我教你们用手机定位,”他举着手机,屏幕上两个闪烁的光点正在靠近,“这样不管在哪,都能看到彼此的位置。”

苏瑶却指着地图上的两个圆点:“其实不用手机,”她的指尖在两个圆点之间画了个心形,“心里记着,就永远不会迷路。”灯光落在她的指尖,落在李渊的笑脸上,落在李悦的红绳上,落在李阳磨破的作训服上,把所有的坐标,都汇成了同一个名字——家。

(本章完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