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162章 于伟正要动干部,齐永林大为冒火(4 / 8)

整改要求,再到后续跟踪,环环相扣。

“这套督导反馈机制运行下来,效果比预想的要好啊。”于伟正身体微微前倾,语气带着一种运筹帷幄的自信,“整个督导工作,我是经过深思熟虑的,分了三个批次:第一批下沉区县,核心是看基层在‘三学’活动中,结合本地实际,在推动社会治理和发展经济方面拿出了什么实招新招;第二批聚焦市直单位,重点检验他们能否深刻领会市委意图,将学习成果转化为优化服务、提高效能的实际行动;第三批覆盖市属国有企业和高校,考察他们如何将活动要求融入教学科研和生产经营管理。从目前掌握的情况看,”他不用看材料,便如数家珍般点出,“各单位差距很大。我们发掘了像东洪县公安局、光明区组织部这样的先进典型,也暴露出一批学习流于形式、作风浮夸甚至敷衍了事的反面案例。比如平安县存在学习不深入、走过场的问题,临平县主要领导对活动重视程度明显不够,说到主要领导不重视,老张啊,尤其是东投集团,行动严重迟缓,组织极其不力!还有市财政局、农业局……”

于伟正的手指在沙发扶手上轻轻点着,目光变得严肃起来:“庆合同志,这些暴露出的问题,性质很严重!这不仅仅是学习活动抓得好不好的问题,它深刻反映出一些地方和单位主要领导同志的组织观念、纪律意识淡薄,执行力严重缺失!往深了说,是对市委部署阳奉阴违,令不行禁不止!这关系到我们东原干部队伍的政治站位和执行力建设,关系到市委的权威能否畅通无阻地落实到最基层!”

张庆合听了之后,觉得于伟正书记这是要动人了。

“所以,我跟你通个气,”于伟正看着张庆合,语气不容置疑,“对于这些在这次督导中被点名为‘反面典型’的党委(党组)主要负责同志,我的意见很明确,必须进行调整!他们已不适合继续留在现在的关键岗位上。”

张叔放下手中的材料,眉头微蹙。他理解于伟正整肃作风的决心,但作为市长,也深知仅因为一次督导,就大规模调整主要干部可能带来的震动和后续影响。他斟酌着开口:“书记,您的担忧我完全理解。加强纪律性、提高执行力确实至关重要。不过,仅凭一次‘三学’活动督导考核的结果,就直接调整这么多单位的一把手,这个……力度是不是过猛了些?是否再给他们一个整改的机会?毕竟,有些考核指标,比如‘单位学习氛围浓厚’之类的表述,主观性较强,评判尺度也不完全统一。现在就动,恐怕难以完全服众,也容易让下面的同志产生‘一考定终身’的误解。”

于伟正显然预料到了张叔的顾虑,他微微摆了摆手,语气依旧坚定:“庆合同志,我们拿最典型的东投集团来说。全市动员部署会开了多久了?其他单位都动起来了,他们直到第二阶段都过去一半了,才想起来搞个动员会!齐永林同志在会上讲了什么?核心还是强调他的企业效益!对‘三学’活动的重大意义、核心要求,轻描淡写,一带而过!这是态度问题!是根本没把市委的部署放在眼里!这不是能力问题,是政治意识、大局意识出了偏差!这样的态度,你给他机会,他能真心整改吗?”

他目光扫过张叔,继续说道:“还有吴香梅同志!作为临平县委书记,‘三学’活动在临平是怎么开展的?浮在面上,沉不下去!方案抄抄转转,学习读读念念,不联系实际,不解决问题!这就是典型的‘两张皮’!在她那里,市委的要求变成了可做可不做的‘软任务’!这样的状态,怎么能带领一个县抓住机遇、深化改革、加快发展?她已不适合继续担任临平县委书记这个重要职务。”

继续阅读,后面更精彩!

张庆合对吴香梅是了解的,也一直很关心临平,这段时间以来,临平的表现实际上是可圈可点的,也是自己颇为器重的干部。但直接为吴香梅说