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道阳光叩开了昆仑山上太清闭关的门户,送来了日主羲和的邀约。
这一封邀约并不是邀请的太清道人,而是请浮黎之主明彩前往羲和在虚无之中的道场明台。
太清轻捻着这一缕阳光,心思微沉,颇有些分辨不清羲和的意思,日星一绪刚刚过去不久,羲和何故要用这种看似隐蔽,实际上瞒不过王阳明的法子来递上这么一封邀约?
除非,这一次羲和并不是要遮着掩着,王阳明同样也是祂邀请的客人。
区区几日功夫,便能让羲和打乱自己本来的安排,将自己本来分散的两个篮子叫至一处,看来,是发生了什么不得了的事情。
又或者,是祂发现了什么不得了的大秘密,让祂被迫做出如此选择。
既然如此,那就去呗,还能离咋的?
曾经的明彩已诸有为宝筏,自无边方广玄妙世界伊始,目的为混沌,花废近八千轮,数以兆亿载计算,也才走完近半的路程。
虽然虚无之中无有距离之分,所谓的航行,不过是让承载祂们的诸有之道,在尽可能地靠近混沌,因此甚至在过程中还会出现回退,也是应有之事。
况且,前往混沌也不是当时的明彩真正的目的。
可如此也可见在虚无之中挪动,是何等困难之事,其中艰辛,从盗山贼与四不易历尽艰险,最终只活二人,也可见一斑。
然而今时今日不同了,自明彩成就彼岸,区区一步之差,便是天差地别,作为彼岸的浮黎可普照虚无,映射一切,作为彼岸之主的明彩,念动之间,便可跨越概念,道理的参差,一步迈入羲和的明台。
与彼岸相比,这些观测者们的道场无比收敛,若非那一缕阳光之中,蕴藏着明台的道与理,恐怕明彩除非能无意间完美贴合其道理,否则即便近在咫尺 也是发现不得的。
也不知是不是巧合,明彩进入明台之时,恰好看见一个鹤发童颜,慈眉善目的小老头与祂几乎一同落地。
明彩并不感到惊讶,这应当便是那位与王阳明守望相助的孙思邈,孙真人,祂出现在此,等若王阳明出现在此,并无什么分别。
倒是孙思邈在看到明彩的时候,稍稍惊异了一下,祂并非是震惊于明彩的出现,实在是明彩出现的时间,实在是太过巧妙了,祂与王阳明商量的时间可不长,这意味着羲和早先便通知了明彩。
也就是说,羲和知道王阳明与孙思邈找祂的原因,常羲毕竟是羲和一手缔造的,哪怕被人掺了点东西,却也不影响羲和对常羲的掌控。
玛纳-尤德-苏夏与常羲看似天衣无缝的对话,不仅是孙思邈看到了,羲和怕是也看到了。
而且,观此情形,羲和甚至知道在场的,还有另一双眼睛,否则没有此地主人的邀请,祂绝计是进不来的。
孙思邈甚至怀疑,从玛纳-尤德-苏夏与常羲的对话,到祂与明彩来此,皆在羲和算计之内。
“二位总算来了,我可是恭候多时了。”正待孙思邈脑中千回百转之时,一道悦耳的声音在祂们的耳边响起,随即羲和便出现在二人身前,“时间刚刚好,若是二位来得再晚些,我便不得不将二位拒之门外了。”
羲和虽未明言,可孙思邈与明彩还是明白了祂的意思,感情如此大费周章,便是为了避开常羲啊,如此一来,若是常羲当真提前回来,羲和这百般谋划,岂不是一场空?
明彩可未能得见玛纳-尤德-苏夏与常羲的“密谈”,虽意识到羲和是在有意识地撇开常羲,可终究还是不知道是何原因,便开口问道:“你们不是情同姐妹吗?怎的要废这般心思避开祂?”
“我们的时间不多,这其中缘由,便让你亲眼看看就知道了。”
说罢,羲和伸手向明彩一递,只见祂掌中托着一缕华光,明彩毫不犹豫地抓住这一缕华光,既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