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深意。
什么太后要修园子?把海军经费给停了,这桥段怎么这么眼熟啊。
可以想象,一定是有内宦或者什么人在太后耳边进言。
朝廷平了灵州,党项降伏,章越权力太大,威望过高,有功高盖主之嫌需得遏制则个。
不如以修个园子的名义,扯一扯他的手脚。
也让天下知道谁才是朝中的顶梁柱。
他不动声色地躬身:“陛下仁孝感天,这些年全赖皇太后支持,方打赢了灵州一役,天下臣民无不感激皇太后之恩德。”
“臣当遵旨办理。“
帘后向太后一笑道:“章卿不会让老身失望。”
章越且想是,答允下来,后面想个办法如何拖着。
在朝中就是利害之地,矛盾集中,真不如在地方为一路诸侯来得爽快。
他从瑶津亭缓缓离去心道,朝堂上的明枪暗箭我自挡着,儿郎们各自用力。
凉州。
大宋最西陲。
王厚骑马率大军从兰州抵至凉州,身后是绵延不绝的辎重车队。
昔凉州故地非边陲的荒凉景象,而是一副开拓进取的画卷。
夯土筑城的号子声此起彼伏,这是为茶马互市所修的帐篷城,而另一面新开垦的梯田在陇山山脉间远远铺展开来。
元祐二年的春风里,凉州这条丝绸之路咽喉要道,正在经历自盛唐以来最彻底的重生。
凉州的制度与宋制不同。凉州多年征战,土地荒芜。
所以凉州实行是唐朝时的均田制,每丁授田二十亩永业田。
王厚记得要不要在凉州实行均田令,还引起了朝中大臣们的争议。
因为宋朝不设田制,突然在凉州实行均田制好吗?
最后还是章越拍板,可以先试一试。
于是凉州试行永业田,不同于熙河路各州都是商人权贵抱着钱来买田,再雇佣当地人耕种。
凉州禁止土地买卖,以永业田下授。
关陇,陕西都土地兼并严重之地,所以无田百姓甚多,听说章越在凉州愿授永业田招揽百姓,纷纷从关西随着商队迁徙至凉州。
百姓实行在洮河谷地早已推行的代田法,竟使得农具垦殖的坡地亩产竟超过关中平原。书肆里用西夏文、吐蕃文与汉文对照刻印《齐民要术》,将宋朝的农垦传播至西域。
朝廷再从授田百姓中招募为军,这如同于唐朝府兵制。
数年间凉州招募汉民蕃民达十万之多,充实了当地人口。
最要紧的还是商业,凉州还设立市易务,交引所,用盐钞茶引等信用票据在番汉之间通行贸易。
一名吐蕃少女还因出色织毯手艺,居然被破格擢为凉州匠作监吏员,其设计的莲花纹驼绒毯经西域商队远销大食。
现在凉州城中百人以上的驼队比比皆是,甚至有千人驼队往返于西域。
宋朝数年的经营,持续不断地通过战争和商业反哺,激活了凉州城的经济,使之真正成为了丝绸路上塞上明珠。
王厚大军抵至凉州府休整了三日,再度西进,这一次目标是河西四州。
河西的朔风呼啸掠过祁连山巅。
归义军的老卒为向导,熙河路经略使王厚调集蕃汉精兵三万,沿祁连山北麓西进。
大军三军,出动民役则要有六七万,其中物资大多是由兰州搬运至凉州就算过半民役从凉州本地承担,但熙河路所耗亦是不小。即便如此,凉州已成为大宋出征西域的重要后勤支撑点。
这不得不说是凉州这些年屯垦开拓之功。
王厚沿途却见山势陡峭,雪峰连绵,山脚下冰川融水汇成湍急的溪流,冲刷出深谷险壑。
大军沿古道前行,两侧是嶙峋的黑色山岩,寸草不生,不远处绿洲如珍珠般散