四千零四十四章 小规模专业会议(1 / 2)

军工科技 止天戈 2178 字 1个月前

吴浩接过文件,目光扫过首页清晰的标注和分析,满意地点点头:“辛苦了。路上把这份资料发给技术团队,让他们再确认一遍数据。“他将咖啡一饮而尽,把杯子轻轻放在托盘上,迈步向门外走去。

走廊里,皮鞋与大理石地面碰撞出规律的声响。随行人员默契地拉开间距,既保持适当距离,又随时准备响应需求。电梯下行时,吴浩望着镜面中自己的倒影,脑海中快速复盘着下午的发言重点。当电梯门打开,海风裹挟着咸湿的气息扑面而来,不远处的会场建筑在阳光下闪耀着金属光泽,仿佛在迎接一场技术与智慧的交锋。

登上黑色商务车,吴浩透过车窗望向天边翻滚的云层。林薇发来的消息适时弹出:“加油,等你好消息。“他嘴角微微上扬,回复了一个握紧拳头的表情。此刻,所有的疲惫与牵挂都化作前行的动力,在这场关乎国防科技未来的征程中,他必须全力以赴,为国家、为理想,更为了那个始终在背后支持他的人。

黑色商务车缓缓驶入会场专用通道,防爆轮胎碾过减速带时几乎没有发出声响。吴浩隔着深色车窗,望见入口处荷枪实弹的安保人员,以及远处临时搭建的电磁屏蔽帐篷——这是为防止会议内容遭到电子窃听的特殊布置。当车辆在旋转门前停稳,早已等候在侧的礼仪人员立刻上前拉开车门,海风卷着咸涩的气息扑面而来,混着不远处实验室飘来的机油与焊锡味道。

“吴总!这边请!“苏荷快步跟上,手中平板电脑的屏幕蓝光在日光下闪烁,“三点的闭门会议变更到地下二层的全息会议室,路线已经重新规划。“她话音未落,人群中突然传来此起彼伏的招呼声。数位白发苍苍的院士从玻璃门内疾步而出,其中为首的张院士直接越过礼仪人员,握住吴浩的手用力摇晃:“小吴啊,可算把你盼来了!我们几个老家伙为了那个电磁畸变场的供电稳定性,争论了整整一上午!“

吴浩刚踏出车门,便被七八位专家团团围住。有人举着打印的技术图纸,有人晃着平板电脑里的实验数据,提问声几乎同时炸开。“吴总,动态自适应涂层在高盐雾环境下的老化速率究竟如何?““人机融合系统的神经接口延迟,真能压缩到30毫秒以内?““智能电网架构应用到预警机,散热问题准备怎么解决?“闪光灯在人群外围不断亮起,随行的摄影师与安保人员迅速组成环形防线,将记者与无关人员隔绝在外。

“各位老师,咱们边走边说!“吴浩保持着得体的微笑,侧身引导众人向会场走去。他的西装内袋里,透明折叠平板持续震动——是技术团队发来的最新数据修正。张院士将布满红圈批注的图纸展开,几乎贴到吴浩眼前:“你看这个,我们模拟了二十种极端海况,发现涂层在高频振动下的应力集中现象...“话音未落,身后的李教授突然插话:“老张,先听小吴说说他们的模块化隐身套件方案!“

地下二层的全息会议室门前,虹膜识别装置发出幽蓝的光。吴浩将眼球凑近扫描器,伴随着液压门缓缓升起,室内弥漫的冷雾中浮现出半透明的舰艇模型。会议桌呈环形排布,每个座位前的触控屏正同步显示着实时更新的技术文档。刚落座,海军装备研究院的王总工便调出三维结构图:“吴总,你们提出的单元化吸波模块,在舰体曲面的贴合工艺上怎么保证?我们在055改进型上试过类似方案,结果...“

“确实是个难题。“吴浩滑动平板,调出最新的风洞测试视频,“我们借鉴了航天领域的柔性热控材料技术,开发出三层复合结构。最外层是自修复纳米涂层,中间层是记忆合金支撑网,底层采用...“他突然注意到角落里某高校教授欲言又止的神情,“周教授,您是不是有不同意见?“

周教授推了推眼镜,将笔记本电脑转向众人:“我理解模块化的优势,但从实战角度考虑,战场维修怎么办?上次