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一个小博士生?就算是施承乾,也要给我点面子吧!”
杨学文满脸气愤的说道。
对面的人是老院士安伯驹,他是东港大学凝聚态物理研究中心主任,也算是杨学文的半个老师了。
安伯驹端着茶杯轻抿了一口,不急不慢的道,“人家骂你,你有什么办法?谁让你做错了事?”
“现在你去学校转一圈儿,有多少人对着你指指点点?”
“都撕破脸了,还能指望一个小年轻和你讲什么情面?现在的年轻人,可不是我们这一代了!”
杨学文叹了口气。
他确实没什么办法,对方一个小年轻直接上采访骂他,他还能上采访骂回去吗?
骂什么呢?
如果有记者采访,他能做的只是为自己辩解而已。
舆论的发展和预估一样,网上的人是不讲道理的,他回应学校里教职工的话,放在网上根本就行不通,事情讲的再清楚、再明白,也要别人相信才行。
他能让别人无话可说,但同样的,也无法完全说服别人。
如果只是被网暴还没什么,毕竟影响不到工作,但名声变差是个大问题,学校里的学生也包括教职工,看向他的眼神都充满了异样。
人,是具有社会属性的。
任何人处在被特殊看待的环境中,心里都会不舒服。
他很久没去学校了。
这些天都一直待在东港大学凝聚态物理研究中心,处在安静的环境中,心情还稍微轻松一些。
安伯驹又抿了口茶,开口道,“现在就要拖时间。舆论慢慢过去,事情也就过去了。”
“还是专注于研究吧。”
“张明浩的实验很不错,很多团队都在复刻实验,我也下了论文,看了看,我们也可以试试。”
“这个工作你来做了。”
“如果能复刻实验并找出其中的关键因素,会是非常了不起的成果,都能到国际上拿个大奖了。”
“他是发现人,而你完善了实验,到时候,谁还记得这件事?再说起来,也会成了个笑谈了。”
杨学文听的眼睛一亮。
这是个好主意!
如果能复现张明浩在东港大学的实验,不止是完成了国际最顶尖的研究成果……
想必,张明浩也会很难受吧?
……
张明浩被认为数据造假的实验,和发现‘张氏现象’的实验是不同的。
物理学界普遍认为两者是同一现象。
毫无疑问,张明浩在东港大学做的实验,空气流动性的表现更加明确。
所以国际上很多团队都在进行复刻东港大学实验的研究。
复刻实验,哪有那么容易?
如果说谁最希望能复刻实验,当然是张明浩自己了,但他发现实验缺少了一个‘想不到的的关键点’。
“或许是从未有过认知的领域……”
从未有有过认知,也就根本不可能想的到,复刻实验也不会成功。
现在朱炳坤、薛坤每天都做研究,他们不断改变变量,但因为没有理论支持,实验是否成功完全碰运气。
“即便是做出来,可能也和我在东港大学一样,无法复现第二次……”
这就是张明浩的判断。
当然,做实验还是有用处的,最少可以积累数据。
所以他没有劝阻。
他的生活依然非常规律,每天都是锻炼、学习和工作。
锻炼,效果非常明显。
身体评估数值又有了‘1’点增长,已经达到了‘64’点,看到了慢慢上涨到‘70’点的希望。
‘模糊视觉感知框架’也完成了搭建工作,也要开始往里面填充数据。
第一步完成,第二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