宣传册,里面介绍瑶光的发展历程、医养结合模式、智慧养老设备,还有老人们的生活照片,让考察团更全面地了解咱们。”
李悦拿出笔记本,认真地记录着:“我明天去联系印刷厂,尽快把宣传册做出来。另外,考察团可能会参观医务室,我要提前把老人们的健康档案整理好,方便他们查阅。”李渊看着儿女们忙碌的身影,心中满是欣慰——从当初创办养老院时的举步维艰,到如今拥有三家分院、引入智慧养老设备、得到省民政厅的认可,这一路走来,离不开一家人的同心协力,更离不开老人们的信任和支持。
深夜,李渊悄悄起身,走到书房。他打开电脑,开始整理瑶光的发展历程——从2018年租下第一栋小楼,招收第一批12位老人;到2020年开设第二家分院,引入医养结合模式;再到2024年开设第三家分院,引入智能健康手环……每一个节点都记录着瑶光的成长,也承载着他和苏瑶的初心。
“瑶光的初心,就是让每一位老人都能有尊严、有质量地生活。”李渊在文档里写下这句话,眼前浮现出老人们的笑脸——张叔扭秧歌时的活力、王奶奶看孙子照片时的温柔、赵爷爷喝小米粥时的满足……这些画面,就是他和苏瑶坚持下去的动力。
第二天一早,苏瑶就去花店订购鲜花;李阳去联系印刷厂制作宣传册;李悦则在医务室整理老人们的健康档案。李渊则去了城郊的种植基地,跟负责人商量下周考察团来参观的事宜。“李总,您放心,我们会把基地的小路修平整,方便老人们和考察团行走。”负责人笑着说,“还会在采摘区准备一些篮子,让大家体验采摘的乐趣。”
中午,李渊回到总院,看到苏瑶正和护工们一起布置活动室——墙上挂着老人们的书法作品,桌上摆着刚买的鲜花,角落里还放着一架电子琴,是李阳特意借来给小合唱伴奏用的。“怎么样,基地那边都安排好了吗?”苏瑶看到李渊进来,连忙迎上去。李渊点点头:“都安排好了,下周考察团可以去基地参观,还能体验采摘。”
下午两点,邻里节的彩排正式开始。张叔穿着红色的唐装,站在活动室中央担任指挥,老人们穿着统一的蓝色马甲,手里拿着小红旗,跟着音乐的节奏唱歌。“最美不过夕阳红,温馨又从容……”悠扬的歌声从活动室里传出来,吸引了不少路过的居民驻足观看。
李悦站在一旁,耐心地指导老人们做手势舞——双手合十放在胸前,慢慢向上举起,再轻轻落下,动作简单却充满温情。“大家别着急,跟着我慢慢做,注意呼吸。”她一边说,一边示范,额头上渗出细密的汗珠,却丝毫不敢懈怠。
李渊和苏瑶站在门口,看着眼前的景象,脸上满是笑容。“你看,老人们多开心啊!”苏瑶靠在李渊肩上,声音里满是欣慰,“咱们当初办养老院,不就是想让他们能这样开开心心地生活吗?”李渊握住苏瑶的手,轻声说:“是啊,只要他们能开心、健康,咱们再辛苦也值得。”
彩排结束后,老人们围坐在活动室里,吃着李悦准备的水果。张叔走到李渊身边,笑着说:“李小子,下周邻里节咱们肯定能拿第一!你不知道,今天彩排时,好多居民都夸咱们唱得好呢!”李渊笑着点头:“张叔,您指挥得好,老人们唱得也好,肯定能拿第一。”
晚上,一家人坐在书房里,继续商量考察团的接待事宜。“我觉得可以让老人们跟考察团分享一下在瑶光的生活,比如张叔、王奶奶他们,让考察团听听老人们的真实感受。”李悦提议道。苏瑶点点头:“这个主意好!老人们的话最有说服力,能让考察团更直观地了解咱们的服务。”
李阳打开电脑,展示着宣传册的设计稿:“你们看,这是宣传册的封面,用咱们养老院的照片做背景,上面写着‘瑶光暖归途,初心照山河’;里面有咱们的发展历程、医养结合