做的智能设备,会比我的闹钟更厉害,能帮您测血压,还能跟叔叔视频聊天呢!”
老人们听了,都笑着点头。陈建国打开笔记本,翻到苏瑶当年写的社区基建方案,指着其中一段说:“你们看,苏瑶同志当年就写了‘要关注老人需求,让社区更温暖’,现在老李他们做的智能养老项目,就是在帮苏瑶同志实现愿望啊!”
李渊看着老人们认真的模样,心里一阵暖流。他拿起一台智能血压手环,递给张大爷:“张大爷,您试试这个,戴上之后,血压数据会自动传到您儿子的手机上,他在外地也能知道您的身体情况。”
张大爷接过手环,在李阳的帮助下戴上,很快,他儿子的电话就打来了:“爸,您的血压很正常,放心吧!李总他们的设备真好用,以后我再也不用天天担心您了。”
听到儿子的声音,张大爷眼眶红了:“好,好,你们做的这个项目,真是帮了我们这些空巢老人的大忙了。苏瑶同志要是知道,肯定会很高兴的。”
继续阅读,后面更精彩!
调研一直持续到中午,老人们提了很多需求——有的想要“能提醒关煤气的设备”,有的希望“社区里能装智能座椅,累了就能坐下来充电”,还有的想“在社区花园里装语音导览,知道哪些花能看,哪些花不能碰”。李阳和周明远忙着记录,李渊则陪着老人们聊天,时不时拿出苏瑶的笔记本,跟他们回忆当年的事。
中午吃饭时,陈建国拉着李渊的手,轻声说:“老李,当年苏瑶同志跟我说,她想把咱们社区建成‘老人能安心住,孩子能开心玩’的地方。现在你们做的智能养老项目,还有之前的智慧城市项目,都是在帮她实现这个愿望啊。”
李渊点头,心里满是坚定:“您放心,我们一定会把项目做好,不辜负您和老人们的信任,也不辜负苏瑶的初心。”
下午,李渊带着李阳和周明远去了试点区的老旧小区。小区里的智能水表电表已经安装好了,几位工作人员正在调试智能安防系统。看到李渊,工作人员连忙迎上来:“李总,您来了!这智能安防系统调试得差不多了,晚上楼道里的灯会自动亮,有人摔倒还会自动报警呢!”
李渊走到楼道口,按下测试按钮,楼道里的灯瞬间亮了起来,柔和的光线照亮了整个楼道,没有一点刺眼的感觉。“这个亮度正好,老人们晚上出门不会晃眼。”李渊满意地点点头,想起苏瑶当年做社区照明改造时,特意要求把路灯的亮度调暗,说“老人们眼神不好,太亮的灯反而看不清”。
周明远拿出手机,对着智能安防系统拍了张照片:“我把这个系统的参数发给国外的团队,让他们也参考参考。咱们的智能养老项目,不仅要照顾到国内老人的需求,还要做出咱们自己的特色。”
李阳在一旁记录着数据,忽然指着不远处的下水道井盖说:“爸,你看,那是妈妈当年改的下水道井盖,现在还在用呢!”
李渊顺着他指的方向看去,井盖旁边刻着个小小的“瑶”字,是当年苏瑶特意让工人刻的,说“这样以后维修就知道是哪个方案改的”。他走过去,蹲下身,摸了摸那个“瑶”字,忽然觉得苏瑶就站在他身边,笑着跟他说“你看,咱们的方案经得起时间的考验”。
正想着,口袋里的手机响了,是李悦打来的视频电话。屏幕里,小姑娘举着一张画,画纸上是个充满科技感的社区——有智能养老小屋,有会说话的垃圾桶,还有能飞的无人机在给老人们送菜。“爸爸!这是我设计的未来社区,你觉得好不好?”
“好!”李渊对着屏幕笑,声音放得极柔,“等咱们的项目做好了,就按悦悦设计的来,把社区建成最温暖的地方。”
挂了电话,周明远看着李渊,轻声说:“其实我这次回来,还有个私心——想跟你一起,把苏瑶当年的故事整理出来,做