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354章 红绳绕春(3 / 4)

劲儿。

夕阳把菜畦染成了金红色,李渊扛着铁锨往回走,苏瑶提着竹篮,里面装着李悦埋"礼物"时不小心掉落的红绳——是根旧绳,末端打着个特别的结,是他当年教苏瑶的第一个结。他忽然明白,所谓春天,不是菜畦里长出的苗,而是有人陪你翻土、撒种,有人把秘密埋进土里,有人把你的平凡,写成作文里的英雄。

四、风筝线里的红绳

清明前的风最适合放风筝,李渊带着李阳和李悦去河滩。李阳举着只老鹰风筝,竹骨在阳光下泛着黄,是李渊用旧竹席改的,翅膀上还贴着李悦画的羽毛;李悦的蝴蝶风筝是苏瑶缝的,红绸做的翅膀上,系着根红绳,说"这样风筝就不会迷路"。

"爸,你看我放得多高!"李阳拽着风筝线跑,棉鞋在沙滩上踩出串脚印,像条会动的虚线。风筝线在他手里"嗡嗡"响,老鹰风筝在天上盘旋,像真的在展翅。

李渊坐在沙滩上,看着女儿的蝴蝶风筝追着老鹰飞,红绳在风里晃成道细线。他想起自己小时候,父亲用报纸给他糊风筝,线是母亲纳鞋底的棉线,断了就用红绳接,说"红绳结实,能把风筝拴住"。后来父亲牺牲在抗洪前线,母亲就每年清明给他放风筝,说"你爸在天上看着呢"。

"爸,帮我收收线!"李悦的风筝卡在了柳树枝上,红绳缠成了团乱麻,她急得直跺脚,眼泪在眼眶里打转。

李渊走过去,小心翼翼地解着红绳。绳结缠得很紧,像他刚退伍时的心结,总觉得自己是多余的,融不进这寻常日子。直到有天苏瑶拿着这红绳说"绳结再乱,慢慢解总能解开",他才慢慢明白,日子不是战场,不用总绷着弦。

"你看,"他把解好的红绳递给女儿,"顺着纹路解,再乱的结也能开。"

李悦破涕为笑,接过风筝线继续跑,红绳在她身后飘成道彩虹。苏瑶提着篮子走过来,里面装着青团和水,是她早上五点起来做的,豆沙馅的给李渊,芝麻馅的给孩子们。

"刚才王婶打电话,说她孙子要学放风筝,问你能不能教教他。"苏瑶往李渊手里塞了个青团,艾草的清香混着豆沙的甜,在舌尖漫开来。

本小章还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后面精彩内容!

"行啊,"李渊咬了口青团,"明天下午让他来,我教他怎么绑风筝线。"他忽然指着天上的风筝,"你看那红绳,像不像咱们家的日子?一头系着过去,一头连着未来。"

苏瑶的眼睛亮了。天上的蝴蝶风筝正追着老鹰飞,红绳在风里轻轻颤,把两只风筝连在了一起,像对分不开的伙伴。她想起刚随军那年,李渊在哨所的墙上画了只风筝,说"等任务结束,我就带你和孩子放风筝去",如今这承诺,终于在十年后的春天,在这沙滩上实现了。

夕阳把风筝的影子拉得很长,红绳在地上投下细碎的光。李渊牵着苏瑶的手往回走,李阳和李悦在前面追着风筝跑,笑声在河滩上滚得很远。他忽然觉得,所谓兵王归回,不是成为谁的英雄,而是有人陪你在春天放风筝,有人把你的承诺记在心里,有人用红绳,把你的过去和未来,都系成温暖的模样。

五、红绳绕春

谷雨那天的雨下得绵密,李渊在阳台给花换盆,苏瑶在屋里缝被子,雨声和针线穿过棉布的"沙沙"声,在屋里织成张柔软的网。李阳在写作业,铅笔尖在纸上划过的声响,像春蚕在啃桑叶;李悦趴在桌边画画,彩笔在纸上涂出大片的绿,说"这是春天的颜色"。

"老李,把那盆月季搬进来,别淋坏了。"苏瑶从针线筐里抽出根红绳,正给被子缝花边,针脚走得匀匀的,像她做人的样子,踏实稳妥。

李渊抱着月季走进来,花瓣上的水珠滴在地板上,晕出小小的湿痕。他看见苏瑶的被子上绣着缠枝莲,是她跟着张奶奶学的,说"莲能辟邪,保佑家人平安"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