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九百七十六章: 岁月成诗
蝉鸣聒噪的七月,李阳军校毕业的通知书在烫金信封里静静躺着。苏瑶摩挲着儿子工整的字迹,恍惚间看见那个抱着玩具兵人入睡的小男孩,如今已成长为身姿挺拔的青年。李渊站在阳台擦拭着老旧的军功章,金属表面倒映出他眼角新增的皱纹,却掩不住眼底的骄傲。
"爸,我申请去边疆哨所。"饭桌上,李阳的声音掷地有声。瓷碗与桌面相撞的脆响惊飞了窗台上的麻雀,苏瑶握着筷子的手猛地收紧。二十年前,她曾在战地医院见过太多边疆战士冻伤的双脚、皲裂的脸庞,此刻那些画面在眼前翻涌。
李渊沉默良久,将酒杯重重搁在桌上:"那里条件艰苦,你可想好了?"
"想好了。"李阳挺直脊背,"您说过军人的字典里没有退缩,新兵连的王排长为了救我,在冰河里泡了四十分钟......"他的喉结滚动,"我想成为像你们一样的人。"
深夜,苏瑶倚在床头织毛衣,毛线针在指间翻飞。李渊望着妻子因操劳而略显憔悴的面容,忽然伸手按住她的手:"当年你跟着我在战场出生入死,现在又要担心儿子......"
"担心又如何?"苏瑶苦笑,"就像你说的,有些路是注定要走的。记得李悦小时候吗?她总把创可贴贴在玩具熊身上,说要当最厉害的医生。"
月光透过纱帘洒在两人身上,李渊将妻子搂进怀里。记忆倒带至二十年前,中东沙漠里,苏瑶背着医疗箱在枪林弹雨中穿梭,弹片擦过她耳际留下的疤痕,至今仍隐约可见。
李悦的医科大学录取通知书与李阳的调令几乎同时抵达。小姑娘举着通知书在院子里转圈,发梢扫落紫藤花瓣:"妈,我要去研究冻伤治疗,以后就能照顾像哥哥那样的边防战士了!"苏瑶红着眼眶抱住女儿,闻到她发间淡淡的消毒水味道——那是在医院做义工留下的气息。
送李阳去边疆的那天,戈壁滩的风裹挟着沙砾。苏瑶看着儿子穿上迷彩服的背影与丈夫年轻时重叠,喉咙发紧。李阳转身敬礼,军帽檐下的眼睛明亮如星:"爸妈放心,我会寄沙漠的月亮给你们。"
此后每个月圆夜,李家小院的电话总会准时响起。李阳的声音混着电流声传来,有时说哨所新来了雪豹幼崽,有时讲战士们在石头上刻下的诗句。李悦则会在视频里展示实验室的新成果,她研发的防冻霜已进入临床试验阶段。
寒冬腊月,李阳所在的哨所遭遇特大雪灾。苏瑶守在电话前三天三夜,终于等到儿子沙哑的声音:"妈,我们守住了界碑。"背景音里传来战士们微弱的欢呼,夹杂着风雪呼啸。
李悦得知消息后,连夜带着团队奔赴边疆。苏瑶看着女儿在风雪中为冻伤战士处理伤口的画面,想起自己初到战地医院时的模样。女儿的睫毛上结着冰碴,却始终专注地操作着仪器,像极了当年的自己。
春暖花开时,李阳获得"戍边英雄"称号。颁奖仪式上,他胸前的勋章在阳光下闪耀,讲述着在暴风雪中坚守三天三夜的故事。台下,李渊悄悄抹了把眼泪,苏瑶握住丈夫粗糙的手,感受到他微微颤抖的指尖。
这一年,李悦的防冻霜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。领奖台上,她捧着奖杯哽咽:"我的父母教会我,真正的医者仁心,是跨越生死守护生命。"大屏幕上播放着边防战士使用防冻霜的画面,他们黝黑的脸上绽放出灿烂的笑容。
李阳在边疆遇见了同样戍边的姑娘林薇,两人在界碑前的合照寄回家时,苏瑶看着照片里儿媳坚毅又温柔的眼神,仿佛看见年轻时的自己。婚礼定在春节,哨所的战友们用红绸带装点营房,李悦带着医疗团队义诊,整个边疆洋溢着喜庆的氛围。
新生命的啼哭打破了冬日的寂静。李阳和林薇的女儿出生时,正逢边关第一场春雪。视频里,小家伙粉嘟嘟的小