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894章 必须找人来出口气(1 / 3)

果然,让卫东竟然在HK收购了唯二之一的电视台。

这个商业行为还是让沪海市里面各位都很震惊:“真的拿到了?!”

“没有什么其他附带条件?”

他们肯定非常非常清楚电视台意味着什么。

让卫东也娓娓道来:“肯定也有怀疑我搞意识形态影响的,但商业行为只要抓不住我的把柄就很难简单粗暴的关停,广播处跟我谈判要求我搬离现在广电集中的地区,到郊区搞电视台。”

大家顿时觉得HK战线也不容易啊。

但说到这里让卫东就不含糊了:“当然这里面有广播处的疑虑,可能也有受了相关高校的影响,HK中文大学今年刚刚选上的校长是国际知名的光纤之父,祖籍沪海,我们最后达成协议就是全力推动HK建成亚洲第一的光纤传导国际互联网中心……”

这个词在内地绝对还很罕见。

毕竟花旗都才探索起步没几年,但光是亚洲第一,国际中心这等字样就会让沪海市里面格外关注:“能不能在沪海也搞起来呢?最近在科技文献报告中,也有看到这样的新词儿。”

让卫东还得掰碎了解释:“还是跟电脑有关,简单说就是把十台、百台、千台、万台,甚至全世界的电脑都连起来,这就是另一个网络世界了!”

“我打开电脑写封信点一下,您那边就瞬间收到,或者您发封信点一下,我们所有人都各自收到,这种通讯革命带来的变化极其巨大,大多数研究路线还是用电话线、电缆传输这些信息,而这位狄校长的研究课题就是用玻璃纤维来进行光传导,同等条件下的传输量有百万倍差别……”

最后忍不住确认下:“这是得到学术认定的正确道路,准备在HK先试验,然后铺设港澳间的海底光缆,成功后铺设横跨太平洋的光缆,这样北美的一封信、一张图、未来一段电影,都能瞬间传递到亚洲,当然随之而来这又牵涉到互联网上的暗战,盗窃信息,偷传信息,甚至控制网络,这是个需要一步步小心论证探索,但又不能被甩开的新天地。”

还真是让卫东之前跟韩国斌他们在钢院认识得到的冷知识。

上一拨儿各地主政的大多有钢院这样的工业背景出身,这一代尤其是沪海这边就是机电专业比较多。

有些甚至具备科研底子、带领过科研战略。

让卫东说的马上能懂,现场就拍板:“那更要当仁不让的把重任担当起来,沪海市也具备这种成为对外交流中心的决心!”

“对,正因为斗争激烈,沪海更要冲到最前线,卫东你把这个事务立项启动,需要什么支持,市里面都能想办法,狄家我知道,还是很有爱国心的。”

“先连接沪海到北美的线路可能需要上级指示斟酌,连接HK行不行?”

让卫东开诚布公:“光缆还在实验室级别,迄今为止还没有一条海底光缆呢,我是想通过这个项目,把全世界光缆生产商业化的技术悄悄积攒在HK,HK其实也不具备这种产业链布局的能力,打着幌子实际上放在内地,准确的说是放在鹏圳,这方面鹏圳有难以比拟的地理优势,哪怕光缆成功了,也不可能顺着海岸线铺到沪海,肯定是顺着鹏圳进入国内。”

沪海的大局观就体现在这里,习惯讲道理。

稍微讨论几句马上点头:“好,鹏圳那边需要什么支持,我们也全力提供,但希望在技术力量达到后,铺设真正的国内海底光缆,还是沪海到北美来完成,毕竟朝着全国辐射,就是沪海的地理优势了。”

让卫东连连点头:“这个精神我会贯彻下去,不过……互联网是个很大的版块,更是需要国家管控的重要阵地,我不可能以民营身份来把持,理顺以后会尽快交给相关部门。”

他这种不粘锅精神马上把在座几位逗笑了:“卫东啊,你年轻又有干