庵堂依旧,古树参天,香火袅袅。小尼姑认得她,并未多问,便引她去了后堂禅房。
普济师太正在蒲团上静坐,听闻脚步声,缓缓睁开眼。看到明月,她眼中并无意外,只是微微一笑,仿佛早已料到她会来:“萧施主,别来无恙。”
明月恭敬地合十行礼:“师太好。今日冒昧前来,是想请教师太,上次您说桃胶膏还差一味最重要的药。眼下试生产在即,不知师太可否明示?”
师太示意明月在一旁的竹椅上坐下,目光温和地打量着她,却不直接回答,而是缓缓道:“施主此次前来,心境似乎与上次不同。眉间郁结散了许多,眼神却更为坚定了。可是放下了某些执念?”
明月微微一怔,没想到师太一眼看穿,她坦然点头:“是。想通了一些事,看清了一些路,懂了一些人,放下了心中的一些烦恼。人生在世,总有些东西强求不得,不如专注于自己能做好的事。”
师太颔首,眼中流露出赞许之色:“放下,即是得到。心无挂碍,方能照见本来。”她话锋一转,回到了明月的问题,“你问那最后一味药……老尼且问你,你制作这桃胶膏,是为何种目的?”
明月认真答道:“桃胶养人,是天然的好物。我想做出品质最好、最安全有效的产品,让更多人受益,同时也能将公司发展得更好。”
“品质最好,最安全有效……”师太慢慢重复着这几个字,目光变得深邃,“那这‘最好’与‘安全’,由何而来?是昂贵的原料?是精湛的工艺?还是繁复的配方?”
明月思索片刻:“这些……都是重要的基础。”
“皆是外物。”师太轻轻摇头,声音虽轻,却掷地有声,“最重要的,是一味‘良心’。”
“良心?”明月轻声重复,若有所悟。
“正是。”师太目光澄澈,仿佛能直视人心,“这‘良心’,是选料时的不欺不诈,宁可贵一分,不用次一毫;是制作时的精益求精,不省一时之功,不减一道之序;是面对市场诱惑时的坚守,不夸大其词,不误导世人;是利润面前的不忘初心,记得你最初只是想做出‘让人受益’的好产品。”
师太顿了顿,看着明月:“这味‘良心’,看不见,摸不着,秤称不出,仪器测不出,却最终会融入每一盒膏滋里,被食用的人感知到。它是产品的魂,是企业的根。有了它,你的桃胶膏才是真正的‘明升公司的桃胶膏’,而非市面上又一个追逐利益的普通商品。你,可明白了?”
明月心中巨震,仿佛被一道清泉彻底洗涤。
她一直纠结于具体的配方、工艺、成分,却从未站在这样一个高度去思考。师太点出的,不是一味药材,而是一种境界,一种态度,是企业安身立命的根本。
她想起自己创业之初,在小作坊里亲手和姐妹们做十字绣,做到一向刻薄的周文明对产品都无话可说。做天福隆产品代加工时,更是严格要求,哪怕明知这批货不赚钱,也不减一道工序,,耐心缝制好每一针,后来做自己的品牌,更是精益求精,任何成份检测不达标原辅料都不得进入公司,任何质量不合格的产品。都不得出公司,流入市场,对放烧烧了自己仓库的王余兵的谅解,对他年的父母的接济,那份虔诚和用心,不正是“良心”吗?如今公司做大了,她反而差点迷失在规模、效率、利润和市场竞争中,忘记了最核心的东西。
“多谢师太点化!”明月起身,深深一拜,语气诚挚而激动,“我明白了。这味‘良心’,比任何名贵药材都重要。我会将它作为桃胶膏的核心‘配方’,也是明升公司所有产品的配方,更是明升公司未来永不更改的准则。”
师太脸上露出欣慰的笑容:“善哉。记住今日之言。产品如人品,经商如修行。心存善念,手握良心,你的路,自然会越走越宽,越走越稳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