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978章 时间,仿佛在这一刻静止了。(1 / 2)

(感谢yelr投了2张月票。)

如此,一番紧锣密鼓的准备后,在一个春光明媚的清晨,一支小小的车队就从长安城的安化门缓缓驶出。

李父李母虽万般不舍,但看着李三郎孙燕霞和唐大郎他们都在,就是与李三娘有交情的刑瑜都安排了商队沿路照顾露珠儿他们,终究就还是红着眼眶送露珠儿西行了。

不可先生这边,明面上给安排了一男一女两个护卫,一个扮作车夫,一个以车夫娘子的身份跟着一块儿上了路。

暗地里,那自是另外又安排了一队人从旁护佑。

就是徐敬真这个叔父,在露珠儿临行前,还特特去了一趟李家,好生叮嘱了露珠儿一番话,让其在路上莫要逞强,遇事就跑。

除此之外,唐家也请了一队镖师从旁保护。

可以说,露珠儿他们这一路西行,不出大意外的话,应是不会有事的。

露珠儿她最后回望了一眼巍峨的长安城墙,看了一眼前来送行的李父李母他们,就毅然转过身,钻进了马车。

李三郎骑着马在前,孙娘子和露珠儿坐在车内,唐大郎则骑着另一匹马跟在车旁。

车辕的左边上坐着的是代号为三的不良人,右边则是扮作车夫娘子,代号为二十五的不良人。

露珠儿所坐的马车后还跟着两辆骡车,上头装着行李、药材和一些准备带去玉门关的紧缺物资。

露珠儿他们的马车前头和骡车后头还都跟着护卫的镖师。

车轮滚滚,一路向西。

这条路,李三娘三年前走过,如今她的女儿,将要沿着她的足迹,再次踏上征程。

路途远比想象中艰辛。

虽有镖师护送,镖师的经验老到,但漫长的旅途、变化无常的天气、迥异的风土人情,无时无刻不在考验着露珠儿他们这些没出过远门的人。

露珠儿第一次见到了“大漠孤烟直,长河落日圆”的壮阔,也第一次经历了沙尘暴袭来时天地昏黄、呼吸维艰的恐惧。

不过,在这一路上,露珠儿她却显示出了惊人的韧性和适应能力。

她不仅很快学会了如何在颠簸的马车上稳住身形看书,还跟着老三(不良人)学习如何辨识方向、应对突发状况,甚至她跟着伍娘子(不良人二十五)学了几手简单的防身术。

每晚宿营,她都会拿出过往李三娘寄回长安的家信,就着篝火反复阅读,仿佛如此就能从字里行间汲取来自母亲的力量。

她更是坚持每日温习医书,和唐大郎、唐三郎切磋医术,将沿途所见所闻的疾病、草药都一一记录下来。

唐大郎将露珠儿的一切努力看在眼里,钦佩之余,更多了几分怜惜与敬重。

一路上,唐大郎想要离着露珠儿近一些的时候,李三郎就总是让孙燕霞往前凑,那是一点儿都不让唐大郎有机会与露珠儿独处。

一回两回的还好,这三回五回的下来,唐大郎他又不是傻的,自也就明白了李三郎的意思。

如此,唐大郎他倒也是守礼,不过,趁着夜深人静的时候,他还是见缝插针的单独守着露珠儿说上两句话去。

经过两个多月的跋涉,露珠儿他们终于抵达了瓜州。

在瓜州修整了两天,众人这才上了马车,奔向此行的最终点——玉门关!

离玉门关越近,空气中的肃杀和苍凉感就越重。

沿途开始遇到的异族商队也越来越多,见到的骆驼有时候比人还多。

露珠儿的心也越发揪紧,她既期盼又害怕。

终于,在一个黄昏,那座巍峨、斑驳、仿佛与天地融为一体的雄关,出现在了地平线上。

关门紧闭,关墙上下,巡逻的兵士盔甲鲜明,旗帜招展,戒备森严。

关墙之下,检疫营的帐篷连绵成片,一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