红的脸颊,晓薇攥着衣角望向凌晨的模样——三个女儿的将来,都稳稳系在了这庄园里,系在了李家的根上。
沈东阳端着酒杯过来时,她伸手替他拂去肩头的酒渍:“少喝点,明天还得上班。”丈夫笑着点头,眼里的感激藏不住——谁都知道,他能有今天,离不开李校长的提点,更离不开凌晨在生意场上带起的势头。
戏台的锣鼓又响了,薛玉瑾望着台上旋转的红绸,忽然觉得哺养凌晨那六年的辛苦,都化作了此刻心口的暖。这桌的热闹,这庄园的兴旺,甚至东阳官帽上的光,都像她亲手种下的树,如今枝繁叶茂,还替她护着膝下的儿女。她抿了口茶,甜味从舌尖漫到心里——这日子啊,真是越品越有滋味。
晓慧往邻桌望了第三回,筷子在碗沿转了半圈,终究还是没夹起那块红烧鱼。薛玉瑾看在眼里,悄悄碰了碰她的手背:“修武在部队有任务,回不来也是没办法的事。”
晓慧“嗯”了一声,往嘴里扒了口饭,目光却还黏在门口——早上收到修武从部队寄来的信,说演习走不开,让她替他给大哥大嫂道贺,字里行间的歉意,她读了三遍还觉得热乎。
“二妹,修武哥给你带了东西呢。”晓薇凑过来小声说,“凌晨哥说,是他托人从广州捎的发卡,明天给你。”晓慧的脸“腾”地红了,伸手捏了捏妹妹的胳膊,嘴角却忍不住往上扬。
薛玉瑾看着小女儿的模样,心里明镜似的。修武这孩子虽不在场,可托人带的喜礼、写的信,样样都透着心细。她朝李校长那边扬了扬下巴:“你爸刚还说,等修武探亲回来,让他补敬大哥大嫂一杯酒,到时候啊,罚他喝三大碗。”
晓慧被逗笑了,夹起那块红烧鱼塞进嘴里,鱼肉的鲜混着点微甜,倒比平时多了几分滋味。戏台的唱腔正酣,她望着台上舞动的红绸,忽然觉得修武的缺席,就像这席上少了双筷子——虽有遗憾,可心里的牵挂和盼头,却比满桌的菜更让人记挂。
薛玉瑾端起茶杯抿了口,目光扫过席间。晓兰正给修文递手帕,晓薇攥着衣角偷偷往凌晨那边瞟,晓雨挨着李校长撒娇,连丈夫沈东阳都在和公社书记谈得热络。她想起修武信里说“等任务结束就回家提亲”,嘴角的笑意更深了——这孩子的心,早跟着信飞回庄园了。哺养凌晨那六年的光景,孩子们一个个长大的模样,此刻都化作心口的暖,比杯里的茶水更醇厚。
戏台的锣鼓稍歇,县宣传部张部长端着酒杯站起身,中山装的领口系得整整齐齐。他清了清嗓子,院里的喧闹声渐渐静下来:“今天来参加修贤和苏华的婚礼,我这心里头啊,比喝了米酒还热乎!”
他望着台下的新人,语气里带着长辈的恳切:“修贤在宣传部这些年,踏实肯干,是咱们的好干部;苏华同志在医院工作,热心周到,群众口碑好。这俩孩子结为夫妻,是志同道合,更是天作之合!我代表县委宣传部,祝你们新婚快乐,往后在工作上互相扶持,在生活里互敬互爱,把小日子过得像这桂花庄园的红灯笼,红红火火!”
话音刚落,省团委干事刘奕紧接着站起来,年轻的脸上满是朝气:“作为修贤同志的老同事,我得说句心里话——他不仅工作上靠谱,对待感情更是认真。苏华姐也是咱们团委的老熟人,温柔又能干。”
他举起酒杯,目光扫过席间的新人:“新时代的青年,就该像他们这样,既心怀家国,又珍惜真情。团委祝你们新婚幸福,早日为咱们李家添丁,也为咱们县的建设添砖加瓦!干了这杯!”
公社书记周峥嵘没等刘奕坐下,就笑着端起酒碗:“张部长和刘干事讲得都在理!我再补句实在的——修贤是咱桂花庄园走出去的好小子,苏华是咱公社的好姑娘,这门亲事,我举双手赞成!”
他嗓门洪亮,震得檐角的灯笼晃了晃:“往后啊,修贤别光顾着县里的工作,多回