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爱孩子容易,做称职的父母很难》(四)(2 / 8)

学习溜旱冰了。

正如我们所看到的,小孩子对一切新鲜事物总是抱有强烈的好奇心,看见别人会的,自己也跃跃欲试;但他们尝试的勇气在很大程度上会受到父母亲的左右。如果父母亲表现出质疑,甚至挖苦孩子,就会使孩子产生自我否定的心理意识,认为“我不行”、“我很笨”、“我就是不如别人”。久而久之,他(她)就会慢慢变成一个性格孤僻、不合群,满脑子都是自卑感的人。孩子一旦变成这样性格的人,你若再想让他的人生道路亮堂起来就真得很困难了。当然,你们之间也就不可能获得和保持一种良好和谐的朋友关系。

举例2:要使用尊重,而不是强制的语气

从两三岁起,孩子的自我意识开始萌芽,随着年龄的增长这种自我意识会益发强烈。孩子有了自己的一些主见,说明他(她)知道了自己的力量和能力。当孩子提出自己的看法和要求时,不要认为是他(她)不听你的话了,是在跟你对着干而粗暴地予以反对。比如:你希望孩子去学习了,可他(她)还想再跟小伙伴玩一会儿。这时候,你不可以发脾气:“越大越不听话了,不好好学习,看你长大了能干什么!”

继续阅读,后面更精彩!

你这样说只会让孩子更加厌恶学习;反之,如果你用尊重语气的说:“那你再玩一会儿吧,可玩完了一定要好好学习啊!”

你如果这样说,孩子就比较乐于接受了。

又比如:你将晚饭做好了,可孩子还在沉醉于自己的游戏不愿意去吃饭。这时候,你不可以强制性地要求孩子必须停止游戏马上去吃饭,而是要谅解地说:“那你再玩两分钟吧,不过两钟以后可一定要吃饭啊!”

这样,两分钟以后,孩子就会爽快地停止游戏,高高兴兴地坐到饭桌前。

这个道理其实非常简单:当孩子的自我意识得不到父母亲的理解和尊重时,如果用强制性的语气迫使孩子服从自己,只能让他感到自我抑制,因此很容易产生逆反心理而拒绝接受父母的要求;即使最后被迫屈服了,也是心不甘情不愿,心里边老大的不高兴,而这对于培养孩子的自我约束能力是非常不利的。当然,那些习惯于使用强制性语气与孩子说话的父母,是不可能与自己的孩子做朋友的。

举例3:要使用商量,而不是命令的语气

每个孩子都是有自尊心的。要孩子去做某件事情,父母亲可以使用商量的语气。比如,你想要孩子把地上乱丢的玩具收拾整理一下,可以这么说:“玩具乱丢,多不好的习惯啊,你把它们收拾到玩具箱里好吗?”

孩子肯定会很高兴地将玩具收拾好;而如果你用呵斥命令的语气说:“你怎么搞的,乱丢玩具,快点去收拾好!”

那结果又会是这样呢?事实上,父母亲要求孩子做某件事情时,所持的态度和使用的语气不同,其效果是大不一样的。如果孩子听到你在责备他,心里边马上就产生了反感;即使按照你的要求去做了,也会很不开心,甚至会认为要求别人做事的语气就应该如此。于是,在与他人相处时也会使用命令的语气,从而影响到孩子今后的人事交往方式。这样,不但是你和自己的孩子做不成朋友,而且你的孩子和别人也做不了朋友。

举例4:要使用赞赏,而不是冷淡的语气

每个孩子都有其优点和表现欲望,都希望引起父母亲的注意,并得到赞赏和认可。父母亲如果采用的是冷淡的语气,那么即使你说的是赞扬孩子的话语,他(她)也能立刻感觉到你是在敷衍他,说的并非真心话,于是就会认为自己的能力不够,从而产生消极的情绪和情感,散失继续做下去某一件事情的自信和动力。因此,做父母的要善于发现孩子的优点并及时加以由衷的赞赏,这样做会促使孩子的优点得到进一步的巩固和发扬,会让他更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