开春后,一道圣旨传遍大江南北:皇帝正式颁布《新均田垦荒令》,在全国范围内推行均田政策,优先选择灾荒严重、土地兼并突出的地区。
陆锦棠升任钦差大臣,总领全国推行事务。
消息传来,举国震动。支持者欢欣鼓舞,反对者暗流涌动,但江南州的成功先例摆在那里,谁也不敢公然违抗。
陆锦棠很快制定了详细的推行计划:将全国分为六个大区,每区派遣得力官员坐镇,从江南抽调有经验的吏员和农技骨干前往指导,建立严格的巡查和纠偏机制,确保政策落到实处。
杨明汐则忙着扩大种苗铺的规模。依托药局的配送网络和普惠园的分支,“杨家种苗铺”迅速在全国各地扎根。
她根据不同地区的气候土壤条件,在空间的环境模拟区里培育适合的良种:给北方准备耐旱的谷种和粟种,给南方准备耐涝的稻种和薯种,给贫瘠山区准备抗逆性强的豆种和荞麦。
梅亭州成了她的左膀右臂,带着一队农技骨干,奔波于各个种苗铺之间,指导当地农民选种、育苗、耕作。
普惠园的孩子们也长大了不少,春桃已经能独当一面,负责整理和分发杨明汐从空间里带出来的“知微简”,将里面的农技知识翻译成通俗易懂的小册子。
“梅大哥,你看这西北的土壤,碱性太重,普通的谷种怕是长不好。”春桃拿着一份土壤样本,皱着眉头对梅亭州说。
她跟着杨明汐学了几年农技,已经能看出不少问题。
梅亭州拿起样本闻了闻,又用舌头舔了舔,眉头紧锁:“确实是盐碱地。我记得杨东家说过,她的书册里有改良盐碱地的法子,还研制了专门的耐盐碱种子。”
他立刻让人快马加鞭去江南报信。
杨明汐接到消息后,马上在空间里启动环境模拟区,模拟盐碱地环境,筛选出几种抗盐碱的谷种进行加速培育,又根据“知微简”上的记载,配制出改良土壤的“营养剂”。
半个月后,梅亭州收到了杨明汐送来的种子和营养剂。他按照说明书,指导西北的农民在地里撒上营养剂,再种下新培育的谷种。没过多久,绿油油的禾苗就从盐碱地里钻了出来,让当地百姓惊叹不已。
“杨家的种子真是神了!连盐碱地都能种出粮食!”
“这均田令真是好啊,不仅分田,还教我们怎么种好田!”
百姓们的赞叹声传遍了西北大地,越来越多的人主动加入到均田垦荒的行列中来。
然而,全国推行的过程并非一帆风顺。
在甘北地区,一些大地主表面上遵守均田令,暗地里却用劣质土地换走了好地,还勾结地方官,虚报垦荒面积。
陆锦棠巡查到这里时,发现了猫腻,当即下令重新丈量土地,将弄虚作假的地主和官员一并严惩,震慑了当地的歪风邪气。
在西亭府山区,气候潮湿,病虫害严重,刚种下的秧苗频频出事。
杨明汐接到消息后,立刻在空间里培育抗病虫害的稻种,同时根据“知微简”上的知识,编制了《病虫害防治手册》,让梅亭州带着手册和新种子赶去指导。
没过多久,山区的稻田里又恢复了生机。
在北方边境,天气寒冷,无霜期短,农作物生长困难。
杨明汐在环境模拟区里反复试验,终于培育出一种早熟耐寒的麦种,让北方的百姓也能在有限的生长期里获得收成。
就这样,陆锦棠在朝堂上运筹帷幄,打击阻挠势力,规范政策执行;杨明汐在田间地头攻坚克难,培育良种,传授农技。
夫妻二人一内一外,相辅相成,让均田令这颗种子,在全国各地生根发芽。
转眼又是一年秋收时节。
从南到北,从东到西,到处都是丰收的景象。
金黄