广,有言直言便是。”
二人难得统一口径,异口同声道:“臣以为,李大学士此策弊大于利。”
“哦?说来听听。”
张居正瞧了高拱一眼——谁先说?
高拱一向当仁不让,这次也不例外:“如朝廷开办大明日报,会大大增加统治成本,等同于直接打明牌,这会让朝廷陷入被动……皇上,许多事不报还好,一报事就多了啊,而且,许多事都是秘而不宣……这样不好。”
张居正颔首,恭声道:“臣附议。皇上,如朝廷开办日报,报什么,不报什么,或许前期尚且能控制,可时间一长……定然会往不可控上发展。”
“繁盛如大明,亦有许多不足之处,总有不好的一面,如若暴露在万民面前……实非好事。”
“此外,日报日日更新,朝廷显然不具备这个能力,还是要下放地方,这等同于给了地方一把刀,一把能裹挟民意的刀,届时……朝廷如何应对?”
高拱深以为然,沉声道:“臣附议!”
李春芳却道:“信息流动这道口子已经阻不住了,金陵日报的成功,已经引人侧目,就当下而言,参与其中的绝不止一家,两位以为朝廷不办,就能杜绝你们说的情况?”
本小章还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后面精彩内容!
二人难得统一战线:“说多错多,不主动说,就有主动权,说了,就要对说的话负责。”
李春芳辩驳道:“朝廷不说,自有人说,安知朝廷的沉默,不会让人误以为是默认?”
“朝廷可以不认,可以反驳,可以反对发表日报的一方!”
“这不具有可行性!”李春芳说道,“三人成虎,舆情一旦形成,澄清千难万难,不认,反驳,如何取信于人?至于反对……王朝若什么都能反对,又岂会有王朝更迭?”
末了,嘀咕了句:“前朝还反对太祖起事呢。”
朱载坖:“……”
高张却格外固执,没理也要赖上三分,直接道:“即便如李大学士所言,朝廷也不能办日报。”
“为何?”
“百姓愚昧!”两人异口同声。
李春芳说道:“普及教育已经发力了,发力好些年了。”
张居正淡淡道:“再发力百年,也一样愚昧。”
“不错!”高拱附和。
二人都是政治强人,都崇尚以个人意志主宰万民,李春芳则不同,他性格温和,致力于中庸、中正。
双方观念迥然不同,看待事物自然也不一样。
高拱更为激进,谏言道:“臣恳请皇上颁布政令,全面摧毁报刊,这个东西会动摇国本。”
朱载坖没想到会吵成这样,不禁头大不已。
早知道就不问了……
朱载坖揉了揉眉心,说道:“日报还是有很多正面作用的,其实,朕也觉得朝廷可以开办报刊,这既有亲民之美,又降低了沟通成本,此外,握刀柄未必是地方,也可以是朝廷,只要运作妥当,只会加强朝廷的权柄,弱化地方……”
“如海瑞,海瑞为何能在淳安掀起波澜?为何能做那许多事……就是因为他绕过了乡绅,直接与百姓面对面。”
朱载坖说道:“朝廷的初心都是好的,可随着层层传递,经过既得利益者的略微改动……到了真正要执行的时候,往往失之毫厘差之千里。百姓不理解,地方乡绅拿国策说事,地方官亦是惯会向上转移矛盾,末了,受伤的还是朝廷。”
李春芳深以为然,恭声道:“皇上圣明。”
“皇上三思,此事万万不妥!”
高张就没这么团结过,团结到朱载坖、李春芳都觉得不真实。
张居正深吸一口气,道:“皇上只看到了好的一面,却忽略了坏的一面,是,如此是能有效沟通,可沟通是与