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759章 布置养鱼网(2 / 2)

舱室里,一直维系着一方小小的“活水环境”。

那里养着两类鱼。

一部分是周家当初冒着生命危险,从深海热泉口带回来的热泉鱼,它们能适应极端环境,靠着专用的循环供养系统,在封闭舱室里一代代存活至今。

当初周家带回来的热泉鱼,陆陆续续死了一半,但还剩下一半,这些热泉鱼繁殖得速度也很快,只是母舰没有足够的空间去容纳那么多的鱼,所以供养系统里就维持一百来条热泉鱼,剩下的都送到餐厅吃掉了。

另一部分则是普通的海水鱼。

一等新聚居地的锚地固定好,母舰便立刻组建了养鱼组,启动了“海上养鱼计划”。

他们要在这片死海里,人工圈出一片能养活物的“小世界”。

大家一听这个消息,原本忐忑不安的心顿时安定下来。

只要鱼能在海水里存活,那么就不算灭绝,他们也有源源不断的食物吃。

养鱼组的成员们不敢耽搁,每天乘着小艇在母舰周边半径十公里的海域里来回勘测。

他们记录水流速度、检测海水盐度、探查海底地形,足足忙碌了两天,才终于选定了一处合适的区域。

这里水流平缓,不会被强流冲垮设施,海底地形也相对平坦,没有尖锐的礁石阻碍作业。

更重要的是,方圆足有七八百米的范围,完全能容纳下初期的养殖圈。

选址确定后,真正的挑战才刚刚开始。

所有作业都要在漆黑的深海里完成。

潜水员们穿上重达几十斤的抗压潜水服,背着供氧设备,搭乘潜艇下潜到海底。

他们需要操控机械臂,先将特制的高强度耐腐蚀绳索一端,牢牢固定在海底凸起的岩石基座上,另一端则连接着可调节浮力的浮标。

接着按照预先规划的路线,一圈圈将绳索拉成规整的长方形,再在绳索之间,一片片拼接起细密的防护网。

这张网既要防止鱼群逃脱,也要隔绝可能存在的海底杂物撞击。

他们是在深海区域养鱼,所以工程会更复杂。

每一根绳索的固定角度、每一片网的拼接缝隙,潜水员们都不敢有丝毫马虎。

昏暗的海底没有半点自然光,只有潜艇的探照灯射出两道惨白的光束,照亮眼前的作业区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