得有条理,对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的“工农贸并举”发展思路表示赞同,并结合曹河实际谈了些具体想法。
于伟正听得非常认真,不时在笔记本上记录着,偶尔抬眼看向发言的代表,目光平和专注。待几位代表发言完毕,郑红旗看向于伟正:“于书记,您看……”
于伟正点点头,放下手中的笔,环视全场,声音沉稳而清晰:“红旗同志,还有在座的各位曹河县代表团的同志们,刚才几位代表的发言,我都认真听了。大家对政府工作报告的认识是深刻的,提出的意见建议也是结合曹河实际的,讨论得很好,也很热烈。”
他顿了顿,端起茶杯抿了一口,放下杯子时,脸上的温和收起了几分,多了些凝重:“人大代表,代表的是人民。我们讨论问题,最终要落到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、最直接、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上。那么,曹河县当前最突出、最紧迫的问题是什么?我看,大家心里要有本明白账,思路必须清晰。核心问题,就是我们的国有企业!”
这话一出,会场的气氛明显凝滞了一下。代表们脸上的表情各异,有深以为然的点头,有眉头紧锁的忧虑,也有低头不语的沉默。曹河是工业县,在座的不少代表本人就是国企负责人,或者家属在国企,这个问题戳到了痛处。
于伟正没有停顿,继续往下说,语气平缓却字字清晰:“同志们啊,情况我们都清楚。国有企业的盈利能力在不断下降,这是事实。但同时,群众的需求在增长,消费能力也在缓慢提升。这说明什么?说明市场在变化,说明民营企业和乡镇企业在市场中的份额在增加!民营企业机制灵活,船小好调头;乡镇企业土地和人工成本低,负担轻。反观我们的国有企业,历史包袱重啊!职工的养老、医疗,企业办社会的职能,还有体制机制带来的管理成本,都像沉重的担子压在身上。此消彼长,就造成了今天这个局面。这不是哪一个人的责任,是发展过程中积累下来的结构性矛盾。”
他顿了顿,目光扫过郑红旗和几位来自国企的代表:“红旗同志刚才也介绍了曹河县国有企业的基本情况。三分之二亏损,剩下的三分之一也基本处于盈亏平衡点,真正优质的企业屈指可数啊。同志们,这并非曹河县独有的个别现象,而是全省乃至全国国有企业普遍面临的困境,是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过程中必然经历的阵痛。”
“为什么要改革?我在东洪县调研时也谈过这个问题。”于伟正的声音带着一种历史的纵深感,“国有企业确实为我们的经济建设和改革开放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。但是,事物是不断发展变化的。新的市场环境、新的竞争方式,使得国有企业在整体上已经处于一种劣势。东洪县石油公司事件大家应该都听说了,暴露出的问题,固然有管理上的漏洞,但更深层次的,是国有企业体制机制本身存在的弊端。”
“对于这些问题,市委市政府一直在积极想办法,也在借鉴国内外的经验进行探索。”于伟正列举道,“股份制改造、引入战略投资、股权激励调动积极性、降低生产成本……这些都是可能的路径。但是,”他加重了语气,目光变得锐利,“今天,我要给大家打一剂预防针——危险并没有解除!破产这条路,是客观存在的!”
会场里响起一阵轻微的骚动。代表们,尤其是来自国企的代表,脸上都露出了凝重甚至震惊的神色。东北地区一些国企破产的消息,他们也有所耳闻,但从未想过这把火会这么快烧到东原,烧到曹河。
继续阅读
“大家看新闻,东北已经有不少竞争力弱、同质化竞争严重的国有企业走向了破产的道路。”于伟正的声音不高,却字字千钧,“这不是危言耸听。对于曹河县那些产品缺乏竞争力、长期亏损、资不抵债的企业,破产恐怕是难以避免的归宿。当然,市委市政府会努力争取