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三百二十四章 俗套之中(1 / 3)

杨林这种与上官沟通的方式,就好比后世每天去领导的办公室坐坐一样。聊聊自己的工作进度以及一些想法,再聊聊些其他的,至少领导能知道你对工作的态度和为人。逢年过节提着礼物再走动走动,即便他不喜欢你也是有好处的。这就是与上官相处的方法之一。

杨林对熊廷弼和张铨极为敬重和信任,除了汇报其他事情,还把如何接应刘兴祚投明的事情也一并报了上去。还在给张铨的信中提醒他注意一个叫孙得功的佐官。

说此人与李永芳熟识,平素互为“推心相惜”。常言说“物以类聚人以群分”,其暗中与李永芳有勾结。今后建州贼虏攻袭广宁,若局势艰危难以支撑其必为内贼。希望张大人早做布置,小心被其暗算。

自熊廷弼来沈阳后,张铨便奉命移驻到广宁办公。他对杨林策反刘家兄弟是大力支持的,回信赞道:“大明边将多以武道为恃震慑外夷,少于权谋。折损人丁钱粮无计,徒耗国库。盖以李成梁镇守辽东以来,彼以家丁铁骑驰骋数十年,则建州贼虏之祸皆出自其蓄意养贼为患。今你少年忠义,感召刘氏立誓来归,善莫大焉。盖辽东诸将当以为例......”

可是张铨对孙得功一事却是不置可否,而是在信中询问杨林是如何得知孙得功这人的,是不是和他有过节;又为何对他有这样的评价?

杨林总不能说自己曾魂穿后世,历史上明明白白写着的。他便以据称俘虏供述为由,回信说不仅要注意孙得功,还要注意守备张士彦、黄进、石廷柱;千总郎绍贞、陆国志、石天柱这几人。他们中有人或是与孙得功交好;或是早年与建州贼虏有联系,均不得信任。务必要防患于未然,不可让这些人掌握军权与要职。

如果可能,尽可把这些人调往叆阳来,由自己对这些人进行监控和管束。或者将这些人各自调往他处严加防控,不使他们聚在一起共同谋事。

张铨接信后对杨林的话半信半疑,可警惕性还是有的。他一边回信给杨林放心不要担忧自己,一边派人暗中观察孙得功等人,发现并没有异常。以致他认为杨林的俘虏供述有误,便未在放在心上。而是回信告诉杨林要严密甄别消息真伪,万不可陷入敌方的反间计中。

杨林本想通过张铨先把孙得功这厮拿下,可是见张铨未信自己,心中不免一阵失望和懊恼。恨不得自己去广宁把孙得功这厮直接砍了。但是转念一想,现在说孙得功投敌也确实没有证据。反正这厮也跑不了,那么不如等日后再说。

熊廷弼得知杨林已经派人去接应刘氏兄弟,除了叮嘱他多加小心以外,又告诉杨林只管放手去做。刘氏兄弟要是能重返大明,那么建州贼虏的凝聚力将大受打击。他同时告诉杨林,近日又有一批军饷和物资运往叆阳,让他派人接应并清点好数目。

杨林对熊廷弼如此支持自己感激不尽,亲自带队至叆阳北境接应运输物资的队伍。双方见面后,他将几个包着山参、野山茶、东珠、鹿茸和貂皮的包袱,以及感谢的信件一并托付给押运官带给熊大人。

押运官知道熊廷弼的脾气,不敢转送礼物只敢转送信件。杨林一边塞给他一叠银票,一边说这些礼物是叆阳军民凑的一点儿心意,让熊大人务必不要推辞。因为没有熊大人的大力支持和关爱,叆阳在贼虏的铁蹄下万不能幸免。所以熊大人决不能寒了叆阳军民的心。

当押运官把这些话转述给熊廷弼的时候,这位经略大人指着杨林送的礼物当场就发起了火。大骂杨林滥用民意、贿赂上官,一定要把他按律严惩。

这把押运官的吓得匍匐在地一动不敢动,头上冷汗津津。正当他思虑要不要向熊大人坦白自己收了杨林银票的时候,却见对方一屁股坐在椅子上,一边骂着一边呼哧呼哧的喘粗气。他以为熊大人这是被气来病了,急忙起身去喊大夫。不料却被熊廷弼叫住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