五项但凡有一项,便是昏暗之君。盲臣不为自己是瞎子而遗憾,但总是为君主昏暗而遗憾啊。”
这便是师旷的“天下五墨黑论”,读来不禁令人感慨。这是典型的以民众为重的理念,是师旷所倡导的君为轻民为贵思想的真实体现。
君为轻,民为贵,在师旷一生参与晋国治国理政中,这个理念常常得以体现。
如卫国曾爆发过一场曾因国君暴虐导致的国人暴动,国君被赶出国都,师旷就发表过言论:“君若仁义,民众自然拥戴;君若暴虐,民众自然驱离!卫之民众又有何过?”
甚至连齐国的齐景公也曾经问政于师旷,当时师旷对齐景公建议君必惠民。君必惠民,民才拥戴之;君若侵民,民必抛弃之。
这就是师旷的民本主义思想。
当然,由于师旷在音乐方面的造诣,使他被后人所津津乐道的,最主要的还是音乐方面的技艺。
据说,师旷对中国古代音乐的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。正是师旷,在对乐器的音质、音律予以高深理解后,创造了五音六律,因此而被后人称之为“乐圣”。
师旷不仅擅长抚琴,也精于鼓瑟,并通晓南北民歌和各种乐器调律。
师旷是对音感特别敏锐的人,精通音律,故有史料赞他“譬犹师旷之施瑟柱也,所推移上下者,无尺寸之度,而靡不中音”。
作为盲人,师旷的听力是超群的,具有非凡的辨音能力,被誉为“师旷之聪,天下之至聪也”。
正因为如此,师旷后来被神化,成为道教神仙体系中的一员,这便是我们所熟悉的顺风耳。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