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71章 新起点,新征程(2 / 4)

江汉朝宗 哺恩堂主 5014 字 3个月前

移项目资金,总金额高达三千七百万。其中一笔标注为 "吊脚楼修缮专项款" 的支出,实际流向了古春在上海购置的豪华公寓。

"这些证据足够让他们牢底坐穿。" 带队的王警官将证物袋封好,目光落在酱窖深处的储酒坛上,"不过我有个疑问,杨总,这些合同和账本为什么会藏在这里?古春不可能没料到我们会搜查酒坊。"

杨浩宇的目光扫过熟悉的储酒坛,突然想起儿时的记忆。每年冬至,父亲都会带着他在酱窖最里侧的三号坛埋下陈酿。他快步走过去,拂去坛口厚厚的灰尘,用力挪开沉重的坛盖 —— 里面除了陶制酒坛,还压着一封未拆封的信。

信封上 "杨浩宇亲启" 四个字是古春的笔迹,墨迹被酒气熏得晕染开。杨浩宇颤抖着拆开信,泛黄的信纸上只有寥寥数语:"当你看到这封信时,我或许已经败了。当年在长江大桥,我本想把真相告诉你... 有些路一旦走错,就再也回不了头。坛中酒是我最后一次亲手酿造,算是赔罪。"

酱窖里陷入诡异的寂静,只有远处传来零星的警笛声。杨浩宇蹲下身,轻轻抚摸着酒坛上的刻痕,那是十八岁那年他和古春偷偷刻下的 "永结同心"。如今字迹被岁月磨平,就像他们曾经的爱情,只剩下斑驳的残影。

"杨总,古春被带到警局后一直保持沉默。" 王警官的声音打破了沉默,"但这些证据已经形成完整的证据链。不过有个细节很蹊跷,我们在她办公室发现了和薛启瑞的通讯记录,最后一条消息是 ' 按 B 计划执行 ',但具体内容被彻底删除了。"

杨浩宇站起身,将信件小心收好:"我知道 B 计划是什么。" 他望向酱窖外的雨幕,雨水正顺着通风口蜿蜒而下,"他们想在转让手续完成前,制造一场大火把这里夷为平地。这样既销毁证据,又能骗取高额保险金。"

话音未落,远处突然传来玻璃碎裂声。杨浩宇心头一紧,带领众人冲出酱窖。只见酒坊仓库方向浓烟滚滚,火苗正顺着木质结构迅速蔓延。"快!组织人救火!" 他扯着嗓子大喊,同时掏出手机拨打火警电话。

雨势突然加大,豆大的雨点砸在脸上生疼。杨浩宇抄起灭火器冲进火场,隐约看见一个黑影在仓库角落慌乱移动。当他靠近时,那人猛地转身 —— 是柳絮。她脸上沾满烟灰,手里还握着未燃尽的火把。

"为什么?" 杨浩宇大声质问,热浪烤得他睁不开眼。

柳絮突然崩溃大哭:"春姐说只要烧了酒坊,就能把罪名推给你!她说薛启瑞已经买通了保险公司... 我不想的,可是我收了他们的钱..." 她的声音被消防车的警笛声淹没,几名消防员冲过来将她带离火场。

经过两个小时的扑救,火势终于被控制。杨浩宇站在焦黑的酒坊前,看着消防员抬出昏迷的柳絮,心中五味杂陈。这场大火虽然被及时扑灭,但酒坊损失惨重,数十坛陈酿付之一炬。然而,比物质损失更沉重的,是他对人性的失望。

深夜,杨浩宇独自回到酱窖。三号坛的酒坛还在原处,他揭开盖子,醇厚的酒香瞬间弥漫开来。酒液呈琥珀色,在手电筒光下泛着温润的光泽。他舀起一小杯,仰头饮下,辛辣的酒液顺着喉咙流下,却暖不透心底的寒意。

手机在这时震动,是杨柳发来的消息:"回家吧,我熬了醒酒汤。" 杨浩宇望着酒坛,终于明白古春藏起证据又留下酒的用意 —— 她终究还是放不下三姓寨,放不下那份刻在骨子里的乡情。

次日清晨,杨浩宇带着证物走进警局。阳光穿透云层洒在天坑民俗园的断壁残垣上,他知道,这场与阴谋的较量虽然暂时告一段落,但重建之路依然漫长。而那坛承载着爱恨情仇的古寨春,终将成为三姓寨浴火重生的见证。

半个月前,当杨浩宇主动找到薛启瑞和古春