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572章 传扬(1 / 4)

当初孩子要去农学院,自己心里也是一百个不愿意。

“老子辛辛苦苦抡大锤,汗珠子摔八瓣,省吃俭用送你进书院,是指望你读书识字,将来哪怕做个账房先生,也好过伺候这火炉子!你倒好!跑去学种地?!种地能有什么出息?老子种了半辈子地,要是能有出息,还用来打这铁?!”

“打铁十徒九残”,“人生三大苦,撑船打铁磨豆腐”……这些道理他比谁都懂。他正是因为吃够了这碗饭的苦,才拼了命想把儿子推出去,指望他能换个轻松体面的营生。可儿子偏偏选了种地,这在他看来,简直是从一个火坑跳进了另一个泥潭。

当时他气得几天没跟儿子说话,最后还是孩子娘劝他:“算了,娃喜欢,就让他去吧。种地……好歹风吹不着雨淋不着,总比跟着你守这炉子强,你看你那胳膊,让火星子烫的……”

他妥协了,心里却始终憋着一股闷气,觉得在亲戚邻里面前抬不起头。别人问起“你家禾儿在书院学啥呢?”,他都支支吾吾,含糊地说“瞎学呗”。

可现在……

宫里的天使亲自来送赏赐!说他的禾儿立了大功!种出了能多打好多粮食的“神稻”!

光宗耀祖,光宗耀祖啊!

打铁的汉子姓张,人都唤他张铁匠。

如今看着眼前光鲜亮丽的宫中使者,听着那抑扬顿挫的宣读诏书的声音,只觉得眼前这一切,跟做梦似的。

“……尔子张禾,于农学院勤学不辍,随师远赴岭南,躬耕试验,于占城稻引种培育之功,卓有成效……特赐银钱百贯,绢帛二十匹,良田十亩……”

“张铁匠,还愣着作甚?你家郎君,有出息啦,快接诏书吧。”宫中内侍笑意盈盈的看着张铁匠。

对于这些奔赴广州,去种高产稻子的先生学生,内侍也是打心眼里佩服。

能增产,多产粮,能救多少吃不饱饭的百姓?

内侍自己也是穷苦人家出身,家里没办法了,实在是没活路了,才入宫做了太监。

但凡有条路走,谁愿意如此呢?

“谢陛下隆恩,陛下万年!大唐万年!”

张铁匠扑通一声跪倒在地,声音洪亮,带着铁匠特有的粗犷和颤抖,重重地磕下头去。

“张铁匠!了不得啊!你家禾儿这前途,不得了啊!”

“我就说禾小子从小看着就聪明!是干大事的人!”

“当初谁说学种地没出息来着?看看!这才叫光宗耀祖!”

听着这些话,张铁匠只觉得胸膛里热乎乎的,比那炉中的烈火还要滚烫。他站起身,看着那些赏赐,看着乡亲们羡慕的眼神,咧开嘴笑了起来,笑容淳朴而自豪,露出被煤烟熏得有些发黄的牙齿。

将来,他能够骄傲的告诉每一个来打铁的客人:“我儿子?在泾阳书院农学院!那可是给朝廷立过大功的!”

同样的场景在农学院的几个学生家中不断的上演着。

这下,曾经被庄子上的人不理解的事情,反倒是变成了天大的好事。

都是种地的农户,任谁听了都知道,一亩地增产三成多的粮食,有多么的令人惊讶,兴奋。

粮食!那可是粮食!!!

占城稻在广州试验田种植成功的结果很快就传开了。

宫中的赏赐大张旗鼓,当中的原由,宣读诏书的时候说的明明白白。

百姓之间口口相传,传的快着呢。

“……于岭南引种占城稻,勤勉王事,卓有成效,亩产倍增,功在社稷……”

这些文绉绉的词语,经过百姓口耳相传,传出去的就简单多了。

“听说了吗?泾阳书院那帮种地的先生和学生,在南边种出了神稻!一亩地能多收三成多的粮食!”

“真的假的?多收三成?那得多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