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2068章 运筹(2 / 3)

北雄 河边草 3124 字 23天前

扎在国内城,以为大军后援,早早就把城内的高句丽人屠戮一空,撤军的时候,为了泄愤整个把国内城给拆了。

虽说乌骨城,扶余城也经历了几场摧残,可城池的框架还在,不如国内城毁的那么彻底。

此时温彦博又在地图上以乌骨城为中心画了个圈,“如果不出意外,这里就会是辽东马场所在了。”

李破继续当他的点头机器,他是做过马场马令的人,知道马场是怎么一回事。

中原之所以无法养马,不是因为没有平原地带,而是马场需要的空间太大,上面不能有太多村镇聚居。

你把平原地带养了马,人往哪去?眼瞅着良田变草场,百姓非得反了不可。

这就像后来你在城区盖污染严重的工厂,那都不用姓柴的鼓动,居民就能把政(和谐)府骂死。

…………

“乌骨城周遭好像有不少高句丽人建的坞堡,确实挺坚固的,当年朕率军南返的时候,还在里面休整过,足够马场的人用了,省事。”

温彦博聚精会神,没理会皇帝的插科打诨,手指移向北边的扶余城,又摇了摇头,“扶余城太过深入,若想图谋室韦,靺鞨诸部,扶余城可为前出之地,可先派兵把守。

都护府建在这里……不合适。”

李破无奈点头,“有道理,辽东都护府是要经营辽东的,虽也有守土之责,却无需时刻临阵于敌前。

更何况连突厥人都不愿多待的地方,徐茂公又怎么会把自己的都护府设在此处?”

实际上,君臣就是一句话,扶余城位置太偏了,可以当做辽东的军事重镇,却不适合作为经营辽东的都护府治所。

排除了乌骨城,国内城,扶余城,剩下的城池可就不多了。

温彦博手指西移,来到了辽水岸边。

旁边的孙伏伽,以及上官仪,还有今日值守在太极殿中的两位散骑常侍,听着君臣说话,脑海中大致都是一个念头,指点江山,运筹帷幄。

“辽东城,安市城,白岩城,新城……”

白岩城首先被温彦博排除,那是一座军事堡垒,明显是辽东城的卫城,而且是座山城,辽东城一旦失守,白岩城也就没有了存在的意义。

其余三城同样都是高句丽辽水沿线的军事重镇,新城和安市城一南一北,分据辽水上下游,一看就是防备突厥或是中原兵马渡河的屯兵之地。

当年杨广北征,高句丽二十多万人聚集在辽水岸边,就是几乎抽调了三城的全部兵力。

可惜外强中干,隋军渡河稍稍受挫,接着便杀的高句丽人抱头鼠窜,若非杨广“节制”诸军,不然趁着高句丽人兵败之际,一鼓作气攻下辽东城也不是什么难事。

…………

这下温彦博有点难住了,三城大差不差,而且都位于辽水岸边,位置有点偏,辽东都护府建在这里合适吗?

怎么看乌骨城都是首选,毕竟徐世绩也是以智计闻名军中,他选择的地方能差的了吗?偏偏成了马场……

这事不光让温彦博心下为难,徐世绩也头疼着呢,他之所以没再跟马周商量这事,是因为自尊所致。

马周初来就给他献计献策,都还挺有道理,显然是个有才能的人,可徐世绩也不能什么事都听马周的,他得自己思量一番才能再跟马周商量。

有志气,又有主意的人都是这般,倒也不独徐世绩一个。

而在太极殿上,君臣都陷入了沉思。

李破也是个有主意的人,而且他对辽东都护府的职能理解的非常透彻,也就没有那么多的纠结。

当初和阿史那杨环会盟于黄河之北,求同存异之间,他们决定辽东日后将由大唐和突厥共管。

但来到现在,辽东几乎是大唐独力打下来的,突厥东方汗汗帐还拖了大唐的后腿,有