个被贬。
但黄奇遇家里穷,又守孝三年,就接了这缺,做了知县。
上任之初,黄老爷就开始备战了。
先拿掉敛财扰民、诬良为盗的县中大吏及其衙役同党,随后修城墙、编县志、练民壮、造军械。
崇祯七年,黄奇遇就已经考满该调走了,但城墙当年尚未完工。
黄奇遇就为修这城墙,专门给朝廷上书,再干一任,把城墙修高、城壕挖深。
阿济格的部队到固安县,等待他的是一座城墙经过修缮、城壕被掘得又深又宽,墙上民壮八百,刀枪弓矢、火枪火药俱足,万人敌、佛朗机炮、大将军炮应有尽有的固安城。
别说攻城了,刚一靠近,就要挨炮。
同时西边的山西宣大军进剿,东边的高起潜入关,阿济格只能仓惶南奔。
途中劫掠郊野,看见明军就跑,甚至开始使用银弹攻势,有拦路的驻军,先派人送点银子借道。
以至于在京畿之地,就形成了奇怪的局面,京军、宣大军在后面追,阿济格在前面边抢边跑,勇不可挡,郊野四处被抢,拦路者遇之则溃。
高起潜的关宁军原本也要加入这场追击,但他还没走多远,就又收到皇帝的调令,命其进驻密云,看护北方。
因为六月二十二日,密云方向急报,有刘承宗的骑兵在古北口外的潮河兜转。
朝中上下,害怕刘承宗也学东虏,破关而进,急调高起潜部关宁军协防。
结果高起潜抵达密云当日,元帅军骑兵就叩关了。
就三骑,扛白底大旗,上书领赏二字,自古北口关门外打横掠过,抛出两个圆滚滚的东西,打马北向。
“传,大元帅令,蓟镇兵,出关领赏!”
把古北口关门外的守军都弄不会了,纷纷面面相觑,不知道这帮人是来干嘛的。
等骑兵离去不久,有关门上守备领兵打马而出,小心翼翼地行数百步,未见敌军设伏,这才走过去。
仔细一看,那是两颗辫发虏头。
“百总,辫子上系着东西!”
写了字的布条。
同样的场景,发生在蓟镇西协的边防线上的每一座关口之外。
之所以只有蓟镇西协,是因为费扬古放的火还在烧,中协和东协,太热了。
高起潜正在密云县城外的大营里扼腕叹息,觉得自己没办法去打阿济格,错失功勋。
突然就见标下的副总兵陈朝宠跑来:“高爷,密云兵交上来的。”
其实这个称呼,高起潜起初是拒绝的。
但大家都这么喊,而且很多军官士兵一见他就给他行军礼,他也没办法。
这其实是祖大寿的命令。
跟宦官合作,最重要的就是要给面子,给他面子,就算是个坏人,他也未必会害你。
你不给他面子,他记你一辈子,哪怕是好人找到机会也要害你。
因为你们本来就有仇,谁让你长着鸟呢?
但高起潜并不知道有这命令,他只觉得辽兵都很尊重他,辽兵都是好人,在关宁锦防线上就像在家一样,温暖极了。
高起潜一脸疑惑地皱着眉头取来布条,看见上面字样的瞬间,俩眼睛瞪得比炮弹还大!
就见布条上分明写着:‘崇祯丙子,六月十一,刘承宗勒石兴安岭,破金军六万于老哈河,边军各自出关,领虏头回去换赏钱!’
高起潜不禁跳起来失声道:“他到底要干啥啊!”
那一瞬间,他以为刘承宗要把密云兵都招到边外去,然后毁墙而进。
但随着站起身来,聪明的智商重新占领高地,高起潜边踱步边摇头:“不对,他不是要攻关。”
让士兵领虏头换赏,他要是把关攻下来,那密云兵不就该找他换赏了吗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