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一百零八章 是战是和(1 / 2)

沈阳的少帅在府邸读着报纸,他手里捧着的是今天的《盛京时报》桌上还有一份《满洲日报》。

《盛京时报》和这份报纸于1906年由日本人中岛真雄创办,《满洲日报》也同样由中岛真雄主管。

中岛真雄的伯父三浦是日军的师团长,可以说,他家也是日本的高层人物。日本高层早在幕府末期就出现了‘海外雄飞论’其核心思想就是对外扩张,矛头直指朝鲜和中国。

中岛真雄受到高层影响,拿着伯父三浦给他的三百日元便来到了中国。进了当时日本在上海设立的一个机构,叫‘日清贸易研究所’

这个所谓的研究所可不是研究如何做跨国贸易的,而是为了收集中国情报。为日本侵略中国做准备。在甲午战争时期,日清贸易研究所被清朝给端了,但是中岛真雄逃了出来。

离开了日清贸易研究所以后,中岛真雄进行了所谓的‘报纸救国’

通过报纸制造不利于中国的言论,这就是中岛真雄的想法。

而现在,这份报纸的确起了作用。

‘东北军又失一地!奉票恐变白纸!’

硕大的标题写在报纸头条,《盛京时报》《满洲日报》《顺天时报》《满洲日日新闻》这几家日本人创办的报纸的头条如出一辙!

本来林登万这几日在满洲里至海拉尔一线稳住了阵线,少帅还来不及高兴。这些报纸的报道马上就使得少帅的心情从云端跌落的谷底。

少帅拿起来读了两句。

‘苏联军队已经占领海拉尔,一周内将抵达哈尔滨!若是以现今形势判断,不出半月,东北发行之奉票将成为无根之水,无本之木。..............’

“他妈的,这些狗日的日本人。屁都不知道就在这里瞎咧咧。他知道个屁啊他!”

少帅把报纸往桌上一丢,心里早就没有了看下去的打算。想都不用想,肯定全部写的是唱衰东北军的文章。

可是这些报纸偏偏发行量巨大,日本人放出的消息早已经传遍了千家万户。

有时候,文字的力量,并不亚于枪炮。

少帅:“今天地下市场奉票兑大洋比值达到了多少?”

副官马上回复“昨天早上还是72奉票兑一大洋,今天早晨就变成了105奉票兑一大洋,只怕到了晚上还会继续下跌。”

少帅:“也就是说,前线作战的东北军部队,一个月连一个大洋的军饷都拿不到了?”

副官:“恐怕,,,,,恐怕的确是这样。”

少帅拿起了电话。

“给我接我四叔。”

这位四叔便是汤玉麟,热河省督军主席。张作霖和几个元老拜把子的时候汤玉麟排行老四,照辈分,少帅得叫他一声四叔。

现在整个东北只有热河省没有交战,南京方面又指望不上。少帅能够寻求帮助的,也就只有汤玉麟了。

等了莫约五分钟,电话那头才传来声音。

“六子?今天怎么有闲工夫打电话过来和我聊天了?”

“四叔,这不是前线战况紧急吗。我只能找您帮忙调点兵,拉我一把。”

“好说,都是自己人。调兵这种事我是早就想调兵过来帮忙了。只是这,,你也知道,没有开拔费,部队调不动啊。”

“四叔您真是贵人多忘事,上个月不是支了三十万开拔费过去了吗?”

“害,你不知道,我的部队早就断了饷了。之前欠了六个月的军饷,三十万哪里调得动这些人啊?要不再来点?”

少帅电话这头陷入了沉默。

再打钱过去,这汤玉麟就肯调动部队了?

“四叔,现在六子和俄国人打仗,正是难熬的时候。您得帮我一把啊。”

“哟,现在知道让我帮你一把了?我可是一直