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千七十一章 问策(1 / 2)

章府内外,甲士环绕。

章越拜在天子面前,自称疾以来,君臣二人其实已是大半年没见了。

虽不见面,但君臣倒也书信往返。

君臣之间有所默契。

毕竟是人治。

章越称疾之后,官家也没有裁员裁到大动脉之感,作为大臣章越也自没有天下非你不可的觉悟。

如今天子亲临,不知何故?

官家看了章越片刻道:

章越看了官家竟已是两鬓斑白道:

官家听章越说完,伸手一止当即拿起他竹榻旁的书卷道:

章越心道难怪官家亲顾茅庐,原来是三路告捷了。

章越道:

官家道:

顿了顿官家笑道:

章越谨慎道:

章越说完一旁章丞、石得一、徐禧想笑又不敢笑。

章越言下之意,诸葛亮靠的是天赋,我他娘靠的是努力。这话说得实在不要脸至极,十七岁中状元的人,居然说靠的是努力而不是天赋。

天下岂有这般厚颜无耻之徒。

章越知道自己说了别人也不信,自己确实是平庸之才,他没有过目不忘的本事,也没有诸葛亮那般逸才,年少时完全是靠着梦中开挂读书的功夫才有的今日。

什么生而知之?一开始认知就是满级的存在。他们善于发现问题,再以解决问题为导向,算出来就是最优解。

而学而知之,你要经过漫长的‘行之力则知愈进,知之深则行愈达"的过程。你一开始连问题是什么都不知道,只能蒙着眼睛到处去撞。

从底层往上爬的人,往往就是如此,等你有了视野和格局后,人生已过半。

官家笑道:

章越笑着默认了。

徐禧,石得一,官家都以为自己未卜先知,浑似诸葛武侯无所不能,所以亲顾茅庐请教自己大局下一步当如何擘画?

{();} (ex){}  此中误会就大了,若自己真有指挥宋军打赢这一战的本事,当初又何必反对伐夏呢?

内侍给摆上了御座,官家一挥长袍坐下道:

官家则道:

章越道:

官家有些明白了,他道章越有何之能,原来也并不在他意料之外。这些年西夏战力下滑,宋军战力上升,此乃不争之事实。难怪章越能未卜先知得出如此判断。

官家问道:

章越闻言道:

官家道:

章越道:

有一句话,章越没有说出来,如此便没有丧师覆军之危,纵有小败,亦不致有大败。

章越想要说,但最后没说出。

说白了就是宋军的后勤补给不行,只能进行礼拜攻势,前面胜不出意料,一旦超过必要的天数就撑不住。

而西夏一开始被打蒙了,后期针对宋军大纵深防御弱的特点,断其粮草,骚扰补给,宋军则必败。

所以章越一直主张要浅攻,打一段停一段。

官家道:

章越看天子就知道他又没将自己的话听进去,只能道:

官家笑道:

章越道:

官家听明白了章越的言外之意道:

说完官家就起了身。

这是拿我当谋士来用了…章越则道:

章越与一家人一起亲自送天子出府,但见府内府外甲士撤离。

而到了府门之前,围观目睹天颜的更是人

山人海,众人皆称赞天子礼遇宰执之盛!

恐怕普天下也没有几个宰执,能得天子亲临探望视疾了。

当即御驾离开,章越目送御驾心道。

他知道天子的发心是好的。

譬如王安石,司马光诸臣之发心,二人何尝不是为了天下,